說起來其實不負責,那就是在丹藥出爐后捏制過程中下毒,而且必須讓所有丹藥都有毒才行,這樣才能說成是丹藥配發有誤。
如果只是針對試藥用的丹藥下毒,若是嘉靖皇帝起疑,再次派人試藥,那就有可能露出馬腳。
只不過,不管是下毒的時機,還是打聽到陸炳進宮的消息,這就涉及到宮里人,嚴世番沒法插手,只能出主意,讓景王找人安排。
“這么做,麻煩是麻煩了點,可是勝在安全。”
嚴世番說完自己的計劃后又繼續說道“一開始我想到更簡單,那就是制作出毒丸放入玉瓶中,在陸炳試藥時偷梁換柱,可是想到后續追查丹藥,就熄了這個念頭。”
嚴世番說完后,景王只是微微點頭。
如果按照嚴世番所說后一種方式進行,只需要找對一個人就可以,那就是負責拿丹藥的內侍,可是卻不保險。
嘉靖皇帝很可能還會讓內侍試藥,確認丹藥藥力確實勐烈才會放棄追究。
用前一種方式操作,雖然需要安插的人手有點多,麻煩也更容易暴露,可是確實更加安全,最重要的是丹藥的確藥力過勐,誰吃誰死,自然就不會有人懷疑什么,一切只是一場意外。
“茲事體大,容我思考幾日。”
景王雖然在心里認可了嚴世番的話,可是依舊沒有當場答應下來,畢竟陸炳是朝廷一品大員,他需要仔細斟酌謀劃后才能定奪,到底要不要這么做。
而且,就算真要做,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還需要秘密調動可靠的人手過去,也是頗費時日的事兒。
總之,這件事兒不簡單,不能草率答應下來。
郭希顏被處決,京城官場因為他一封奏疏引發的小地震也很快就平息下來。
沒人為他鳴不平,畢竟是六科商議后的結果,就連喜歡雞蛋里挑骨頭的都察院事后也沒有上奏疏討論此事,比如不因言獲罪等。
發往南京的公文已經送出,但是南京振武營兵變的事兒卻依舊在朝堂上議論著,而旋渦中的人不是南京的哪位高官,而是北京城里的某人。
都察院彈劾戶部尚書馬坤的奏疏被嘉靖皇帝留中不發,自然引起了都察院御史們的不滿。
在他們看來,馬坤就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黃懋官不過是忠實執行他的命令,其實死的挺冤,所以一心為公的他們誓要為黃懋官討回公道。
既然一份奏疏被嘉靖皇帝留中,那就上第二封,第三封,直到嘉靖皇帝做出表態為止。
通政使司連續兩天都被來自都察院御史的彈劾奏疏淹沒了,到這個時候最高興的莫過于嚴嵩、嚴世番父子。
他們早就已經做好了這次六部換人的準備,在他們的計劃中要對六部堂官進行一次大輪換。
頂替趙文華工部尚書一職的歐陽必進就是這次調整的主角之一,因為重建因火災被毀殿閣有功,歐陽必進被加銜都察院左都御史,但是實際職務還是工部尚書,這自然讓嚴嵩產生了將他調入更緊要衙門的想法。
雖然歐陽必進很多時候都表現出對他決定的抵觸,但是大部分命令還是會忠實的執行,畢竟大家還是親戚關系。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