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少數讀書讀傻了的人才會以為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錦囊妙計”真的有用,那都是湖弄讀者的玩意兒。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確實存在,但那絕對不是主帥想要的,都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或許是因為本身實力不濟,或許是時間倉促來不及調動大軍的無奈之舉,可不是正統的用兵之道。
張居正想的那些,魏廣德可沒注意他的話容易給人誤解,這時候只是想想才繼續說道“俺答部主力應該已經集合在宣府鎮外,戰爭一觸即發,此時征調九邊援兵肯定是來不及了。
或許也只有薊鎮和大同的人馬可以在戰時加入戰場,東邊的遼東鎮,西邊的太原鎮、延綏鎮怕都趕不及,至于更遠的那些寧夏鎮就別提了。
不過你們注意到沒有,宣府報俺答部主力盡出,這說明什么,現在北邊的大草原上,其他邊鎮外怕都沒什么韃子了,這個時候正是全力北進草原進行騷擾破壞的機會。
他們不是要在宣府一線作戰嗎宣府軍在薊鎮軍協防下全力防御,其他各鎮北上騷擾他的后方,特別是大同軍和遼東軍,完全可以東西對進,切斷俺答部的后路。”
說到這里,魏廣德不由得有些遺憾的說道“可惜了,北邊都是大草原,蒙古人又是依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沒有王城,否則直接奔襲他的王城。”
一陣停頓后,看著周圍眾同僚一片愕然的目光,魏廣德又有些嘆息道“飲馬瀚海、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多好的機會啊。”
魏廣德最后的一段話有點裝逼的意思,這時代的武將們,無不把那十二個字所代表的事兒當做為將者的最高榮譽,畢生追求。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理想,而理想往往會敗給現實。
魏廣德話音落下之時,他就注意到其他同僚都還算好,只有張居正眼中閃現出一絲興奮的光芒,但是或許馬上就想到了什么,又很快暗澹下來。
如果是明初的話,或許可以,那時候名將云集,士卒也是百戰之兵,至于現在嘛,想想就好了。
涼亭里陷入一片安靜,所有人都默然無語。
應該說,魏廣德的想法在同僚們看來有些天馬行空而又不切實際,這時候防御都顯不足,他還在想著打出去,實在是
而此時大明朝六部九卿全部集中到了西苑永壽宮里,經過之前的激烈討論后,他們此刻都垂手肅立,等待著御座上的嘉靖皇帝圣裁。
之前的討論中,雖然戶部強烈抵制調動周遭大軍,可是兵部態度強硬。
其他各部雖然事不關己,但是想到俺答騎兵可能再次兵臨北京城下,也都紛紛附和兵部的意見。
那就是幾乎全盤通過了宣大總督葛縉的請求,他不僅計劃調動旗下宣大、山西軍迎戰,同時還請求薊鎮大軍協防,必要時加入戰場。
動員三鎮十余萬人馬,每天人吃馬嚼都是天文數字,戶部自然哭窮,堅決不同意。
參與討論的不僅有內閣首輔嚴嵩、次輔徐階,六部堂官,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太常寺卿。
本來這樣的九卿集會是不應該有太常寺卿前來的,而應該是通政司通政使,不過正統年間開始,因為英宗年幼的緣故無法臨朝,皇權旁落內閣三楊手中,通政司的地位就急劇下降。
到現在,通政使司幾乎已經成為專門為內閣傳遞奏疏的機構,而失去了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權。
今日宣府軍報送到由內閣呈送西苑后,嘉靖皇帝召集重臣議事時就直接點了太常寺卿高拱的名字,讓他頂替了通政司通政的名額參與到九卿會議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