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并不奇怪,遁入草原的漢人大多數在這里開墾耕種土地,但是也有少量被吸收進了俺答部軍隊里,而長城周邊的蒙古人,一些因為受到蒙古族內貴族欺壓,或者為了更好的活著而選擇投奔大明。
實際上,大明建國之初,明軍中就有蒙古人的存在,而在成祖朱棣時期,還專門為收編的蒙人組建過專門的軍隊三千營。
隨著這個士卒的講述,俞大猷也大概明白了板升城是個什么樣子,大概就是和邊鎮的縣城差不多的樣式。
不算高大的土墻充當著城墻的作用,城門有包磚,顯然也是為了加強城墻的防御,但是沒有吊橋,也沒有護城河,只有為修筑土墻時取土挖出來的一條土壕做為城墻外的防御。
至于關閉城門的時間,則是在日落時關閉,和內地關城大抵內似。
“你說板升城周圍沒有看到俺答部的軍隊,只有漢人士兵在把守城墻”
俞大猷在士卒講完以后好奇的問道,這很出乎他的理解。
這里可是大草原,而且還是土默特部的控制核心區域,俺答汗出征就這么放心把這里交給白蓮教徒守衛嗎
雖然蒙古人沒有王城的概念,在他們看來,有俺答汗的地方就是王城,可這里比較是俺答汗長期駐留的地方,象征意義可是不同。
“沒有,大汗的部隊都帶走了,聽說還帶走不少漢軍嗯,應該是白蓮教軍隊去宣府助戰”
那士兵回答道。
“城里現在人也不多是嗎”
俞大猷又問道,城里的漢人,嚴格說來都算是叛國,可不是光指白蓮教徒。
來之前,李文進那話的意思俞大猷自然聽得明白,只是他不想造下太大殺孽。
現在知道據說近十萬的板升城里現在居然沒多少人,大部分都去大青山口外避暑,現在都未歸來,這樣的話執行了李文進的命令就變得可以了。
只是,之前那士卒口中知道,城里看不到多少蒙古人青壯,這也意味著這次出征的首級之功怕是會比較少。
明軍中雖然有殺良冒功,但是畢竟漢人和蒙古人本身長相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所以只要嚴格監督,邊鎮將領想要混功勞其實是很難的。
既然不易,做來又有何意義。
現在城里大多數都是白蓮教匪的話,俞大猷就打算按照李文進的意思行事,只希望城里有白蓮教匪首,最好是朝廷都知道的人,否則這次功勞就要大打折扣了。
“通知所有人,今晚早些休息,養精蓄銳,明日卯時開飯,然后突擊板升城。”
俞大猷不打算在這里浪費時間,他的選擇也很簡單,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趁著板升城開城門的時候以一部人馬易服,扮作蒙古人搶占板升城城門,然后各部沖殺進城去。
俞大猷現在料定板升城內的白蓮教匪應該不會想到明軍會在俺答汗進攻宣府的時候跑到這里來,正是松懈的時候,正好殺他個措手不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