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有人提出北征,那就是曾經的宣大總督曾憲。
這時候,似乎所有人對于面對韃子的襲擊,本能的想法就是堅壁清野,堅守城池即可,根本不會去想是不是應該也打出去,就像明初那樣。
明太祖朱元章在定鼎天下后,由于北元一直逗留邊境地區,鑒于北宋時期燕云十六州兩年之內得而復失的前車之鑒,決定北征消滅北元,由此開啟了大明朝連續二十余次的北伐。
光是朱元章在位時期,就連續發動了十三次北伐戰爭,以圖徹底消滅北元的殘余勢力,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第七次北伐戰爭。
洪武二十一年,明軍偵察到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于是朱元章命藍玉率軍十五萬人乘機北伐,力圖撲滅元庭。
藍玉急行軍直撲元帝所在,發動突襲,大破元軍,脫古思帖木兒在逃亡時被其部將殺死,藍玉俘虜北元宗室以下七萬余人,寶璽、圖書、金銀印章以及輜重無數,北元朝廷基本上已經瓦解,從此蒙古內部開始陷入了連綿不斷的內訌之中。
而在之后,明成祖朱棣也前后五次北征蒙古,雖然戰果不大,可是卻因為其主動出擊,御敵于外,對于明朝還是帶來了很積極正面的影響。
曾幾何時,大明朝這么多年了,居然沒有再發出這樣的北伐命令。
雖然這次的旨意和當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可是也在朝堂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雖然也要文官私下里議論,認為讓邊軍北伐似有不妥,會重新助漲勛貴、武將的驕狂氣焰,因為北伐就意味著軍功,對于有功之城,朝廷也是不能苛待的。
這么多年了,皇帝不愿意出兵北方,文官們也集體反對主動對北方用兵,不止是因為土木堡之后的明軍已經和當年判若兩人,戰力實在是讓人不那么放心,更是因為他們擔心武勛集團死灰復燃,乘機坐大。
只是這樣的聲音很快就被壓了下去。
現在京城身居高位的官員,大多經歷過十年前俺答部打到家門口那次事件,想起那次對整個京城的震動,至今還在這些官員心里留有陰影。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打碎的不僅是嘉靖皇帝對盛世的美夢,還有朝臣們的。
之后幾年,嘉靖皇帝雖然時不時就萌發出要北伐報復一把的想法,可心有恐懼的朝臣們總是推三阻四,讓嘉靖皇帝也只能放棄自己的想法。
朝臣們何嘗沒有報復的心理,只是現實比人強,最關鍵的還是找不到可以統兵的文官。
是的,統兵北伐的話,必須是文官掛帥,統帥武將出征,可是現實是他們找不到這樣的人。
楊博倒是勉強可以,可是再翻翻口袋,發現朝廷沒銀子,還是算了吧。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隨著派遣兩鎮兵馬掃蕩河套消息一起傳來的,當然還有這次計劃的發起人的信息。
居然是魏廣德。
這幾年,魏廣德也算是朝堂上一顆冉冉升起的官場新貴了,雖然官職、品級不高,可是在嘉靖皇帝那里似乎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感,幾乎什么事兒皇帝總是會想到他。
這難免不讓其他官員心中升起不滿的情緒,只是這個時候大家都克制的很好,并沒有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