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怕大同已經抽調不出騎兵部隊,靠步兵結陣前進,一天多的距離,怎么也能殺出來,救出被圍的明軍才是。
“好,我這就帶親衛先回殺胡堡。”
如果之前就一口答應下來,難保將來不被人說成他臨陣脫逃,現在劉漢和俞大猷給了臺階,李文進也不扭捏作態,直接一口答應下來。
“標營就留給你,那幫人跟你也混熟了。”
李文進對俞大猷說道,之前俞大猷率領的一千人就是他的巡撫標營,算是他的護衛,俞大猷和標營其他將官也不陌生,把人馬交給他帶自然是好的。
而且,之前俞大猷打造的獨輪戰車,現在大同軍中接觸的也就是他手上這支部隊,劉漢可不愿意分出一支人馬交給俞大猷,也只有李文進會做這樣的事兒。
俞大猷在李文進的印象中,還真就是個實誠人,老實可靠,既然他都說有取勝的機會,留下自己的標營,自然就相當于自己也參與了這次戰事,功勞不會少。
李文進拍親兵找來手下將領,交代他們聽從俞大猷的指揮,算是給了俞大猷尚方寶劍,之后就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脫離大隊,快馬向殺胡堡趕去。
目送李文進離去,俞大猷收回視線看向劉漢說道“劉將軍,我們還是先趕到安銀堡看看地形,也好想想接下來怎么打這一仗。”
劉漢聞言點點頭,“我們先過去,那我先把麻祿他們叫過來交代下。”
俞大猷和劉漢這個時候也脫離大隊的話,難保隊伍里不會傳出各種各樣的傳言,所以離開前肯定是要先打個招呼,讓幾個將領知道情況,也好約束住手下。
雖然來時劉漢路過安銀堡,可也只是遠遠瞅了一眼,并沒有太仔細的觀察地形,誰會想到這個時候需要去那個地方迎擊俺答部。
在俞大猷和劉漢趕往安銀堡觀察地形鎖定戰場的時候,京城兵部大堂此時卻是人頭攢動,從尚書、侍郎到員外郎、主事這些主要官員全部都集中在這里,而他們來到這里的原因則是因為一封來自大同的軍報。
“從大同和宣府發來的文書看,這次劉漢帶人出塞偷襲板升城,似乎沒有向總督行轅報告,應該是事后發的。”
“現在不要分析先后,看時間,現在怕是板升城那邊都已經打完了,到底打沒打贏,還有宣府俺答部是否有撤兵,這才是關鍵。”
“我們剛剛讓延綏寧夏出兵掃蕩河套,大同那邊就擅自出塞,不僅違抗葛縉增援宣府的命令,無旨出兵數千人攻擊三百多里外的俺答板升城,誰給的權利,這事兒怕是要嚴查”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aa
隆萬盛世
“打輸了嚴查還好說,可要真打贏了,攻占板升城,這算功勞還是過錯”
“武選司去查劉漢這里面還有大同巡撫李文進的事兒,是不是該給吏部通個氣”
“好像只抄了公文送內閣,吏部壓根不知道這事兒。”
“夠亂的,沒有旨意,他們大同搗什么亂啊。”
兵部大堂上,一幫子兵部官員在下面你一句我一句滴咕,說什么的都要。
兵部尚書楊博只是靜靜的坐在大堂之上,耳朵卻是在仔細傾聽下面人的談話,了解大部分下屬對此事的看法。
好吧,招他們過來,也就是想看看他們對此的看法。
回頭西苑肯定要召見,問自己對此的看法
自己該怎么應對,下屬的看法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民意,現在他在做的就是民調。
兩個侍郎這會兒乖巧的坐在一邊,似乎也是在傾聽下面人的議論,或是,有點像打瞌睡的樣子。
聽了半天,楊博大概估出來了,一半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