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芳類似,現在的俞大猷在陸炳之后,在京城已經沒有人脈了,以后一切都只能靠魏廣德。
雖然沒有正式入門,可魏廣德從俞大猷書信的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出這個意思。
興許是因為和魏廣德父親的關系,俞大猷還抹不下這個面子。
實際上,俞大猷入伍之后的遭遇,早年過于耿直,不通官場規則,多次得罪上司給自己惹來降罪免職的懲罰。
在他明白一些后,開始想要學著融入官場,但是結果卻是行賄失敗,反被扣上行賄上官的帽子。
這些遭遇,對俞大猷的影響很大,而這次被胡宗憲陷害后,對俞大猷的打擊其實更大,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朝中沒有依靠的話,隨時隨地都可能被人吃的渣都不剩。
本來選擇的投靠人選自然是好友陸炳,可是誰能想到他會突然就沒了。
到現在,他唯一能想到的京官,也就只剩下魏廣德一人。
好在魏廣德貌似在嘉靖皇帝那里還有幾分恩寵,在俞大猷看來雖然現在魏廣德官職卑微,可文官升起來卻是很快的。
俞大猷做了這樣的決斷,書信到了魏廣德這里,才有了魏廣德想要盡量幫俞大猷弄個好封賞的原由。
更是在聽說嚴嵩想要壓下俞大猷的升賞后,魏廣德急忙找到高拱幫忙,請托他找徐閣老幫助轉圜一二。
現在的朝堂上,還有誰能夠和嚴嵩掰掰手腕的,除了徐階也沒誰了,只是徐階顯然并沒有和嚴嵩撕破臉的打算。
不過這樣的人從中說和,效果也是最好的。
說到底還是,俞大猷現在地位太低了,直接被擼到底。
從茶室中出來,坐上馬車的魏廣德才深深的嘆氣一聲。
也難怪明末那些武將,要么投敵要么被坑死,現在都這樣了。
將領在前面打生打死,還要時刻提防身后,立下大功勞也得不到該有的封賞,反倒是一些旁人占了便宜。
還不知道大明朝什么時候完蛋的,可現在已經這樣了。
武將想的不是怎么打仗,打勝仗,而是怎么鉆營,國家有難的時候誰能站出來解除危難。
就算要防備武將有不臣之心,可是也不至于要打壓到如此地步。
離心離德。
魏廣德想到這個詞,或許明末那會兒的武將和朝廷之間就是這樣的關系了。
沒人效死,王朝自然崩壞。
魏廣德只想到了武將的悲慘境遇,卻沒想到的是,就在俞大猷從浙江任上被抓走后,受到影響的可不止是他一個人,而是在江南剿倭的幾乎所有將領。
在他們當中的其中一位,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在俞大猷桉的影響下開始轉變,不僅大肆貪墨金銀,準備以此來行賄上官,還開始趨炎附勢,巴結權貴,結黨營私。
明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文官在朝中都很被器重,而與此相比的武官在朝中地位遠不及文官。
作為武將不思為國殺敵,報效國家,而是選擇結黨、行賄這樣的方式來自保和升遷,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魏廣德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在嚴嵩沒有倒臺前還是先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