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啟奏,新任湖貴川總督黃光升請調俞大猷為貴州左路鎮守參將百戶出任參將,似有不妥。”
小內侍念出內閣票擬上的文字,拋棄奏疏中堆砌的辭藻,就是簡述奏疏主要內容和內閣意見。
“俞大猷被打回去做了百戶”
嘉靖皇帝此時嘴角掛出一副神秘莫測的笑容,開口問道。
“是,皇爺。犯官俞大猷因罪被剝奪官職和世襲武職,貶往大同,因偷襲板升城和參與安銀堡一戰獲功,恢復世襲武職,現仍任百戶官。”
殿上高忠馬上就答道。
“黃光升和俞大猷都是福建人”
微微點頭之間,嘉靖皇帝又開口問道。
“額好像是。”
對于大臣的籍貫,這個內廷倒是有資料,不過不專門去查的話,還真沒人去注意。
畢竟天下官員那么多,誰會記住不相關人的籍貫。
高忠也就是順著嘉靖皇帝話里的意思這么答了一句,隨即馬上又補充道“皇爺,老奴馬上讓人去查查。”
“不用了。”
嘉靖皇帝卻是大手一揮,拒絕道。
“他之前的浙江總兵,去貴州,能行嗎”
俞大猷之前在浙江負責剿倭,浙江的位置在帝國的沿海,而貴州的地形卻是一個多山地的地方,嘉靖皇帝此時有些懷疑俞大猷的能力。
雖然浙江和大同的作戰,充分體現了俞大猷的戰術指揮能力,但是畢竟地形條件和貴州那是有天壤之別的。
“皇爺,應該是可以的。”
高忠這時候從小內侍手里接過兵部奏疏翻開,重新看了看上面的內容,這才開口說道“兵部奏疏中有記錄,這個俞大猷之前曾參與兩廣評判和對安南戰事,那里的地形條件和貴州倒是接近。”
“哦”
嘉靖皇帝微微動容。
他雖然沒有去過貴州,可是從書中記載他也知道,貴州,甚至是這個帝國的西南方,那里是山川縱橫,地形復雜。
在這樣的環境中指揮作戰,對于許多將領來說,都是非常麻煩的事兒。
嘉靖皇帝也沒有想到,這個俞大猷居然是大明將領當中一個全才。
他可是還記得,當初有人在俞大猷桉發時曾有出面說情,可是提到過,俞大猷擅長水陸戰,是大明沿海將領中少有的,懂的水戰之人。
這次大同之戰,俞大猷又展現出他在北方草原上的作戰指揮能力,現在黃光升和兵部又看重他又在西南地區指揮過平叛戰爭的作戰經驗,想要調他去貴州鎮壓苗叛。
奏疏上的東西,嘉靖皇帝不認為有假。
“之前兵部上過一份奏疏,讓九邊和京營各部打造獨輪戰車。”
嘉靖皇帝忽然隨口說道。
一旁侍立的黃錦聞弦歌而知雅意,立馬躬身道“是有這么回事兒,說是兵部覺得這獨輪戰車在步卒對抗騎兵時有大用,建議推廣下去,那份奏疏皇爺已經讓奴才批紅了。
說起來,這獨輪戰車就是這個俞大猷在大同的時候打造的殺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