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高忠這時候眨眨眼,明白嘉靖皇帝的意思了,黃錦還是比自己更懂皇帝的心意。
“傳旨,俞大猷造獨輪戰車有功,升衛指揮僉事,加授廣威將軍,上騎都尉,遷貴州西路鎮守參將。”
說話間,嘉靖皇帝的視線似有似無地瞟了眼御書桉上放著的那本內閣奏疏。
就在高忠應旨,提筆在奏疏末尾寫上皇帝的命令時,嘉靖皇帝又開口說道“下去把俞大猷的資料給朕找來,我要看看,看看他到底打過哪些仗。”
高忠正在寫字的手微微一頓,他心里很清楚,俞大猷算是進了皇帝的眼。
那份奏疏高忠可是仔細看過的,畢竟不久前,因為俞大猷的封賞,內閣首輔嚴嵩和兵部之間可是來回幾個回合,兵部要升俞大猷的官,而嚴嵩就是擋著不讓升。
雖然不明白這次嚴嵩為什么會同意黃光升、兵部選將的意見,但是皇帝的表態到了內閣,想來嚴嵩嚴閣老會很失望吧。
高忠在心里想到,不過旋即又想到,或許嚴閣老就是想把人丟在貴州那窮鄉僻壤去也說不定,留在宣大,說不準哪天又把韃子打得抱頭鼠竄,到時候就不好再阻攔封賞了。
這么一想,高忠忽然又覺得,好像,嚴閣老這招還是挺高明的。
之后又是先前的程序,小內侍不斷念出奏疏的內容,嘉靖皇帝快速做出批示,高忠就在票擬后面記錄皇帝的決定。
一份份奏疏就這么高效的被處理掉,不多時,高忠抱來的奏疏就已經全部處理完成。
這個時候,高忠一邊指揮著內侍把批紅的奏疏分門別類規整好,批紅的,駁回的分開來存放,嘉靖皇帝沒有給出意見的,則是留中不發。
只不過,高忠還是會時不時偷瞄一眼御書桉上留下的那份奏疏。
皇帝沒有表態,到底是批紅還是駁回,亦或者留中也沒個說法。
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要知道,內閣送到司禮監的奏疏都有記錄,最終的去向也會有記錄,要是奏疏留在皇帝這里,記錄上該怎么寫
只是他的眼角余光看到,此時的嘉靖皇帝只是怔怔的坐在御座上,不知道是在沉思還是在發呆,臉上無喜無悲,毫無表情。
小內侍手腳很是麻利,畢竟能被選到他們身邊的人,都不是愚笨之人。
奏疏被歸置好后,高忠也只能起身向嘉靖皇帝行禮告退,帶著那些奏疏回司禮監。
高忠行禮后起身正要退出大殿,此時的嘉靖皇帝才仿佛如夢初醒般,眨眨眼看向他。
或許本就在心里,或許就是在御座上不經意低頭看過來,總之嘉靖皇帝終于看到了御書桉上放置的那本奏疏。
伸手,把奏疏拿到手上,輕輕的翻開。
看到這里,已經帶著小內侍后退幾步的高忠停下了腳步,他要看看最后,嘉靖皇帝會不會對這份奏疏作出批示。
小內侍已經退到了殿門口,他們注意到高忠還在殿上,并沒有退出來,于是也都在殿門處站定。
嘉靖皇帝似乎又是在重新御覽手中的奏疏,速度很慢,花了不短的時間才再次看完。
合上奏疏,隨手就拋向站在殿中的高忠,絲毫沒有把那份內閣奏疏放在眼里。
奏疏落在高忠身前數步的地面上,高忠急忙緊走幾步從地上撿起來,合好后輕輕拍撫奏疏的封皮,似是要擦掉上面沾染的灰塵。
他的動作很小,可不敢引起御座上那位的不滿。
他的小動作,其實也不過是掩耳盜鈴,怎么可能逃過皇帝的法眼。
只是此時的嘉靖皇帝只是靜靜的看著高忠,似乎沒有說話的打算。
沒有表達意見,高忠心里明白了,這份奏疏只能留中,或者說皇帝對其中的內容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