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矩撇嘴,自然就是說,這人是李芳教出來的,和我無關。
魏廣德走過去就先向裕王行禮,雖說他也算是裕王老師,可還隔著君臣的關系。
被派到裕王府,他就是裕王的臣子了。
裕王這會兒已經知道情況了,方士這一塊全部都說動了,只是想到高拱那邊送來的消息,裕王本該愉快的心情又暗澹下去。
“魏先生,你看看吧。”
這會兒,裕王開口說道,同時把手里高拱的書信遞給了魏廣德。
魏廣德看到裕王臉色不佳,心知有事兒,可也沒開口詢問,而是接過書信仔細看了起來。
高拱沒勸動吳山。
只是快速瀏覽一遍,魏廣德就知道裕王心情不佳的原因了,出了一點意外。
不過,這時候的魏廣德并不覺得出乎預料。
如果說在裕王府的時候沒有想到,那么在西苑大門外等候的時候,魏廣德和陳矩有不少時間打發,除了閑聊外,兩人沒事兒也聊到此次事件。
在那個時候,魏廣德就已經意識到,禮部尚書吳山是比較難搞的。
只不過,魏廣德想著,或許因為事關裕王,或許高拱能夠說動吳山破例一次。
不過現在看來,吳山這人原則性太強,這樣的人能走到現在的位置,想想還真是一個奇跡。
嘉靖皇帝是什么樣的人,絕對不會喜歡吳山這樣的,一點也不聽話的人。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所謂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樣的話,聽聽就好了,當權者才不會在意這些,不過都是忽悠人的把戲。
能夠坐到那個位置的人,或許做事會有錯漏,但是他們并不會真正的接受自己有錯,而只會認為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自己犯錯,或許是信息不暢,或許是被人蒙蔽
傻子,是不可能成為當權者的。
嘉靖皇帝是唐太宗嗎
吳山是魏征嗎
唐太宗急于洗白,所以做出很多“千古佳話”,魏廣德或許是因為受到后世許多信息的影響,所以很傾向的認為,唐太宗這人很不地道,搶皇位,殺兄弟和子侄,還要把自己包裝城外受害者,為了自保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
只不過,在當下,唐太宗是明君圣天子的論斷才是士林,文官集團需要的,以此方能說明他們的作用,隨時警示天子的操行。
“吳山那邊會不會影響這次事件”
裕王看魏廣德看完書信,這才開口問道。
現在,他身邊也只剩下魏廣德一個人可以意見了。
他可以信任的人,高拱入朝進了禮部辦差,陳以勤回鄉丁憂,殷士譫還在欽天監沒有回來,勉強可以信任的張居正也還在忙活,還沒有回來。
魏廣德想了想,開口說道“單單是吳尚書的話,應該不會影響很大。”
說話間,魏廣德看向裕王,開始說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我們要的,其實是陛下身邊的人,大部分人,都認可欽天監的說法。”
魏廣德說道這里,壓低聲音繼續說道“因為這才是陛下想要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