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華遲疑著問道。
徐階點點頭,在李東華面前他也沒必要藏著掖著。
和內閣聯系最緊密的,其實就是六科,內閣很多行文都是先遞到六科,然后再下到部院。
嚴格說來,內閣看似繼承前朝宰輔之權,但是和前朝中書省職權卻沒有可比性,最重要的就在于內閣無權管轄六部。
前朝中書省的左、右宰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明成祖成立內閣以后,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而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內閣有今天這樣的權力還是在三楊輔政時期形成,建立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傳遞到內閣,內閣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準,最后由六科校對下發。
所以在六科的都給事中,和內閣閣臣的關系也都不一般,否則徐階哪里會和李東華說這么多。
徐階感覺自己的暗示也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李東華自己把握,和李東華關系雖好,可他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不會凡事聽自己的。
只不過徐階也找不到更好的人手來替代李東華,而且真要找人替換,嚴嵩那關也未必能過的去,這才提點一二。
“好自為之。”
徐階說完這話,就端起了桌上的茶杯輕啜一口,而李東華也識趣的告辭離開。
回值房的路上,李東華就在琢磨該奏疏該怎么上,而徐階只是看著遠去的背影久久無言。
本來吳山對于裕王和他來說,也算是天然的盟友。
吳山這人剛直不阿,和嚴嵩經常發生矛盾,按理來說這個時候應該出手保住他才對,可是從自己學生張居正口中徐階就知道了,恐怕正是這個性格讓他直接惱了嘉靖皇帝,還在裕王心中留下了不算好的印象,而原因則是因為高拱的勸告失敗。
當日,高拱散衙后就去了裕王府,言辭中對吳山是一通抱怨,這也讓裕王府諸人大多對吳山的好感蕩然無存。
這些消息,張居正自然不會瞞著自家老師。
在徐階看來,這個時候,因為這件事兒讓吳山離開朝堂,其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兒。
以吳山的性格,早晚還會惹出更大的漏子,只怕是步夏言后塵也未可知。
早點離去,至少還是全身而退,至于空出來的位置,只怕早就有人惦記上了。
徐階不是傻子,到了六部堂官這一級別,官職就這么多,一個蘿卜一個坑,高拱在裕王府說的那些話,只怕未必沒有其他意思。
既然嘉靖皇帝有讓吳山離去的想法,他只不過順勢而為罷了,這份奏疏要是回到嚴嵩手里,手段或許更加激烈也說不定。
之前的吏部尚書李默,不就是被他們弄死的大牢里的嗎
而李東華回到值房,也第一時間開始著手書寫彈劾奏疏。
“圣德當陽,祥云護日。當食不食,此誠至敬格天之所致也。山等不知題請恭謝玄恩,乃如常救護,罪不可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