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懋卿此法,不過是把之前隱藏的東西公開化,放在明面上而已,這里面利益關系復雜,根本就不好解釋。
不過殿下,你算過沒有,此法實施后,朝廷鹽課可以增加多少”
魏廣德答道。
“與民爭利,有什么好說的。”
裕王卻是搖頭道。
聽到裕王這么說,魏廣德也不好繼續往下說,不過想想還是說了一句話。
“鄢懋卿主理鹽政前,兩浙、兩淮、長蘆、河東四鹽運司歲征銀六十萬兩,及懋卿增至一百萬兩。”
魏廣德說完這話就閉嘴,而裕王也沒有反駁。
銀子的事兒,無疑是嘉靖朝最頭等的大事兒。
先前魏廣德所說朝廷用人的標準不是看品德,而是看結果,裕王就知道是應驗在這里。
魏廣德話里話外的意思,不外乎就是說鄢懋卿掌管的鹽場賺錢,給朝廷多交銀子,自然算可用的官員。
“好吧,他鄢懋卿是你同鄉,幫著說話孤能理解。”
最后,裕王敷衍了一句道。
話進到魏廣德耳中就覺得很無語,他幫鄢懋卿說話,純粹就是在告訴裕王,看官員好壞,能不能用,得從朝廷利益角度出發,至少在鄢懋卿鹽場的范圍內,地方官員沒有彈劾鹽價太高導致民不聊生,那就不該苛責太多。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老百姓肯定都想用質優價廉的商品,可是有官府和商人存在,可能嗎
其實只要一個度,合適就可以了。
大明朝的情況也差不多,制度肯定有缺陷,可是真要像一些人想的那樣大刀闊斧的改革,怕是到時候老百姓不僅不會支持,還會造反。
大明朝的制度,其實是適合這個時代的,最起碼適合明初,只是沒有在民生發展以后及時調整,沒能與時俱進,這才是大明朝現在問題的根源。
明初,百業凋零,商稅是真收不到幾個錢,財政全靠農業,所以朱元章重農是沒錯的。
可發展到現在,朝廷變得臃腫起來,財政卻依舊靠著農業支持,而之前不賺錢的工商業現在也興旺起來,成了最賺錢的行業,卻絲毫沒有分擔農民承擔的負擔,這次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精兵簡政,想著容易實施難,所以只能是廣開財源,在工商業上下功夫。
后世,財政全靠工商業支撐,農業不僅不承擔稅收還要補貼。
魏廣德知道這些卻沒法解釋,因為時代限制了,現在的工商業遠遠達不到那樣的條件,哪怕再過兩百年也不行,多說無益。
不過裕王剛才的話,魏廣德還是要回應的,不然被他誤認為鄉黨就不妙了。
“殿下,我評價鄢懋卿只是從他執掌鹽場政績說話,可不是因為他是江西人。”
魏廣德辯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