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樣想下去,確實可以不用將他么一網打盡,雖然會讓人不甘,卻對朝廷影響最小。
當初拿問夏言治罪,不僅丟盡了朝廷的臉面,更是讓不少有識之士寒心。
官場上,支持夏言的人多,反對的也不少,可是夏言被砍頭還是讓反對者心生不滿。
刑不上士大夫。
這是明朝文官敢和皇帝叫板的原因,夏言可不是反賊,僅僅只是一個比較貪權的官員而已,但是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至少嘉靖皇帝就多次感覺到,內閣不能沒有夏言。
支持者,自然是和夏言保持相同立場,能夠在夏言執政中獲益的人,至少他們觀點類似,夏言的整治措施他們支持。
而反對者,則大多是因為夏言一黨褫奪權利的原因,讓自己利益受損,自然站在他的對立面,倒未必認為夏言能力不行,而僅僅是因為夏言觸碰到他們的利益。
僅僅因為政見不合,就被嘉靖皇帝殺頭,這還讓他們怎么做事。
即使他們知道,夏言的死和嚴嵩、和陸炳有千絲萬縷的干系,時間長了也想明白了,那是嚴、陸二人下了死手啊,雖然下命令的還是嘉靖皇帝。
嚴嵩也是因為此事,逐漸被文官集團排斥,特別是他在奪權方面絲毫不遜色于夏言,才最終和大部分官員站到對立面上。
要升官,只能依附嚴嵩。
這樣的環境下,其他人愿意投到他門下做馬仔,自然就會站在大多數人的對立面。
人言可畏,他們怎么選自然明了。
知道嚴嵩即便在嘉靖皇帝面前求情,嚴世藩也不可能被放出,嚴家倒臺的結局不會發生改變,張居正、魏廣德自然也就不怎么擔心了。
說實話,他們還真怕嚴嵩在嘉靖皇帝面前一頓哭求又把好不容易形成的大好局面給扳回去。
而此時的嚴嵩,正邁著顫巍巍的腿,一步一步走入玉熙宮,顯得是那么的凄涼,表情麻木,雙手捧著奏疏的樣子,讓人看見都會生起一絲可憐。
畢竟是八十多的人了,年紀擺在那里,又刻意營造出來這樣的形象,目的當然是為了博取嘉靖皇帝的同情。
他是早有準備,可沒想到最后時刻兒子會被抓入詔獄,所以心情那是非常糟糕的。
雖然是在表演,可此時的心境卻是真實的。
到了里面,跪下給嘉靖皇帝行禮。
其實,自打他進門的時候,嘉靖皇帝心里還是有些軟化,不過想到一些顧忌,他知道自己必須鐵石心腸起來,至少在解決隱患前不能手軟。
以往,嚴嵩進來都只是拱手,明朝可沒有大臣見皇帝必須下跪磕頭的要求,只有正式場合才必須行大禮,像今天這樣的場合,躬身行禮就好了。
不過,或許嚴嵩知道今日之后,他怕是再也沒有機會了,如果還不溫順些,怕是出了這里就再也無法當面求情,所以是把所有該做到的都做了。
“平身。”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看著嚴嵩下跪,開口說道。
不過嚴嵩自然不會因為皇帝的一句話就影響自己的計劃,艱難的行完五跪三叩頭禮后,嘴里卻是大聲喊道“臣嚴嵩,謝陛下隆恩。”
致仕,對一些人來說是受罰,可對一些人來說也是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