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490三大殿易名
俞大猷、陳王謨還在爭論“張璉”身份,可是張臬在心里已經有所動搖。
挑選俘虜辨認的場景,正在他腦海里反復。
那些被挑出來的人,大多數都只知道那人是他們的首領,可他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至于少數幾人知道首領是張璉。
首領張璉,這么想來,或許在他們的認知中,首領就是張璉。
既然他們知道那人是首領,那么他們就認為他是張璉,至于是不是賊首中其他人,他們是不知道的。
想到這里,冷汗曾曾往外冒。
這幫人只知道那人是首領,可不知道那人到底是誰,說到底,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張璉。
壞了。
張臬知道他們八成是搞錯了,把楊舜當成了張璉,雖然說也是抓到的匪首,可畢竟不是張璉。
而自己那會兒已經因為勝利沖昏了頭腦,只知道感慨自己運氣好,一戰俘虜賊首,根本沒派人多次辨認。
耳朵里聽到俞大猷和陳王謨二人的爭論,張臬覺得一陣煩躁。
官場上的事兒,很多時候并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時候是要權衡利弊。
就比如今天鬧出來的這事兒,要是現在馬上就給京城再送一份奏疏,說張璉沒有抓到,抓到的是反賊中的另一個首領,自己先前搞錯了。
雖然不會因此馬上就被皇帝處罰,可不好的印象留在心里,覺得自己做事毛躁,辦事不穩重,將來的升遷也就廢了。
事關自己的仕途,張臬是絕對不會湖里湖涂就決定的,需要仔細斟酌。
“你們都少說兩句。”
張臬開口說道,他的話成功的讓兩個正在激烈爭論的將領閉嘴。
不管他們兩個是總兵、副總兵,可是在兩廣提督張臬面前,都只能乖乖的做鵪鶉。
俞大猷已經吃夠了頂撞上司的苦,即便覺得這事兒錯了就該認,可是上司要怎么做,他能指出來,但絕對不能替他們做決定。
而且,多次的遭遇告訴他,還得想辦法把自己從這事兒上摘出來,不然一旦事發會很麻煩。
實際上,類似差事兒出了差錯后被發現的事兒他遭遇過不少,但是很多時候都要他們這些下屬武將背鍋,而真正該負責之人卻往往只是輕描澹寫的處罰。
“已經給京城報捷,這事兒斷不能更改。”
首先,張臬還是想要保住自己的仕途,所以決定還是不把實情上報。
至于此“張璉”非彼張璉,那好辦,既然張璉還沒有抓到,那就盡快抓。
到這個時候,賊軍明顯已經軍心渙散,正是斬草除根的機會,盡快剿滅張璉殘部,不怕抓不到人,哪怕沒有活的,死的也成,到時候就說戰場上傷重不治,在營中死了。
這就是張臬想到的解決辦法,總之自己這里肯定是沒有錯的,張璉必須在軍中。
“既然既然俞將軍的俘虜說營中的不是張璉,那就請俞將軍再次發兵清剿反賊殘部,抓住真正的張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