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嘉靖年間,蒙古俺答汗部的崛起雖然對大明再次構成威脅,可是出于財政難題,朝廷也很難重現明初那樣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對蒙古草原進行征伐,對遼東的態度也很是搖擺,已經無力再次提高遼東的軍事力量。
對整個北方的土地,一直延伸到北冰洋的廣袤西伯利亞地區,魏廣德當然知道戰略價值巨大,特別是那里無比豐富的資源。
可是面對殘酷的環境,連遼東都無法讓漢人扎根居住,繼續往北擴大地盤自然就是奢望,沒看到女真族這些北方的民族都被逼著南遷,在明朝邊境地區祈求一塊生存的土地。
沒法建立城鎮遷移百姓,僅靠時不時派出一隊精兵進行巡邏,這樣的統治其實根本就不起作用,沒人會信服你所主張的領土權利。
現在還是弱肉強食的狀態,你要控制一片區域,就必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比的還是拳頭。
別人來了,你要能把人趕走,這才是你的領土。
要是你打不過人家,那你就只能放棄。
現在的海外,歐洲人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直接把新發現的大陸給瓜分完畢。
但是瓜分完了也不是就成為既定事實。
實際上,在未來為了爭奪這些殖民地還爆發了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爭。
直到英國人確認了霸權,這樣的戰爭才逐漸減少。
在魏廣德看來,自己插手遼東的商業,是在給遷移過去的百姓創造機會,讓他們可以生活的更好一些。
遼東百姓生活富足了,他們才能安居樂業。
到時候裕王上位,自己就可以試著再提一提這事兒,再次遷徙一部分百姓去遼東,不斷向北擴張地盤,穩扎穩打,慢慢的吞噬那片土地。
要是貿貿然跑去遙遠的北方某地建一座大城,人口吸引不過去,士卒都不會愿意去,到時候必然又會有無數軍戶逃亡。
現在的北方,真的是讓人沒法活,生存條件太難了。
你要保持這個大城的運轉,那就只能是海量的投入,但是大明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錢財用于向北方的領土擴張。
即便是往北,除了皮毛、山貨外,在這時代還真的沒有太多有利可圖的生意,還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轉運物資,實在是得不償失,無怪乎裕王都對北方都生不起一丁點的興趣。
即便是魏廣德丟出開疆拓土的理由,依然無效。
即便是在后世,遼闊的西伯利亞地區,開發的面積依舊有限,實在是生態環境太過惡劣,或許也只有居住在同一緯度的毛子才能夠適應這樣的環境。
不過讓魏廣德稍微安心的是,雖然山東那邊走通了朝廷里的關系,讓人為此事說項,可畢竟現階段,不管是戶部還是兵部,主要的精力還沒有向這個方向轉移。
在江南,雖然張璉伏誅,但是被帶動起來的造反浪潮卻是一浪高過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