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倭寇鬧得兇,可真愿意往這里面砸銀子的官員,也就只有譚綸等寥寥數人而已。
巡撫衙門的人派出去,不到兩天就收到了浙兵已經進入福州府的消息,只不過現在還在福州邊界地帶的村鎮上,所以消息還沒有傳進省城。
不過這不重要,譚綸直接派人給胡守仁送信,讓他們盡快到福州和他會和,之后一起南下興化。
“東翁,這次南下,是不是把易道潭易大人也帶上”
和胡守仁聯系好以后,等待期間,師爺有找到譚綸商議道。
這些天,民間還不知道,朝廷新任命的興化府知府易道潭已經到了福州月余,可卻是遲遲不愿南下興化府。
而原先逃出興化府的知府翁時器聽、通判李邦光等具被嘉靖皇帝下旨押回京城逮問。
按理說,興化府城收復已有月余,作為新人知府的易道潭早就該履任,抵達興化府城開衙,處理后續事宜。
可是,在福州官場上卻都知道,這位易大人倒是早早就去了興化府城,可是在家丁護衛下甫一進入興化,隨即很快就退出城來。
不是遭到倭寇攻擊,而是被興化府城的慘狀和惡臭熏的。
看到治下這個樣子,易道潭也是個妙人,居然直接撒丫子跑回福州去了。
易道潭,生于正德七年,字進明,號洞皋,湖廣岳州府巴陵縣人。
少孤家貧,性深沉,好讀書,嘉靖三十二年,登癸丑科陳謹榜同進士第220名,觀戶部政。
入仕十年,做到知府的官職,可見其人能力當時不差。
可是,就是進入興化城如此之短的時間就跑出來,不敢再進城,也可以想見那時興化城里的慘狀。
雖然不能在興化府城里開衙升堂,可易道潭也不是就逗留在福州,而是暫住福州向興化府發布各種公文,招徠安置民戶。
也因此,福州官員雖然有意見,可人家只是暫時借用福州地盤,也沒有不管興化府的事兒,自然也不好多說什么。
“聽說興化城那邊,有秀才林兆恩在收埋尸體”
譚綸語氣低沉問道。
“是有這么回事兒,不過”
師爺略微猶豫道。
“有何顧慮,但說無妨。”
譚綸看了眼師爺,開口問道。
“這個林兆恩因鄉試不第,遂摒棄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學。
久之,心有所悟,以為儒、道、釋“其教雖三,其道則一”,于是創立“三教合一”學派,現在更是自陳三教先生、自封三一教主。”
那師爺把打聽到的,關于林兆恩的消息告訴了譚綸。
明朝,對于宗教,地方官員都是很緊張的。
當然,這都是因為白蓮教的原因。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于佛教的凈土宗,相傳凈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為楷模。
白蓮教創立之初曾遭到官方禁止,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但因教義淺顯、修行簡便而得以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