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南宋后期,雖仍被一些地方官府和以正統自居的佛教僧侶視為“事魔邪黨”,但已到處有人傳習,甚至遠播到蒙古統治下的北方。
元朝統一中國后,白蓮教受到朝廷承認和獎掖,進入全盛時期。
經過長期流傳,元代白蓮教的組織和教義都起了變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
一部分教派崇奉彌勒佛,宣揚“彌勒下生”這一本屬彌勒凈土法門的宗教讖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眾滋事,間或武裝反抗元廷統治。
至大元年,朝廷忌白蓮教勢力過大,下令禁止,故當元末社會矛盾激化時,一些白蓮教組織成為率先反元的力量。
紅巾起義領導人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鄒普勝等都是白蓮教徒,他們以明王出世和彌勒下生的讖言鼓動群眾,產生很大影響。
而朱元章爭奪天下的力量,一部分也來自于投靠的白蓮教徒,所以也有傳說起本人也是白蓮教徒之一,只不過在皇位和教會之間,他選擇了皇位。
不過也因此,朱元章對于白蓮教巨大的能量是忌憚不已,所以明初朝廷一直嚴禁白蓮教傳播。
洪武、永樂年間,川鄂贛魯等地多次發生白蓮教徒武裝暴動,有的還建號稱帝,均被鎮壓。
明朝中期以后,白蓮教也逐漸發生變化,不斷用新的名字混淆視聽,躲避官府追查。
這一時間里,白蓮教教名目繁多,有金禪、無為、龍華、悟空、還源、圓頓、弘陽、彌勒、凈空、大成、三陽、混源、聞香、羅道等數十種,有的一教數名。
它們各不相屬,教義頗多歧異,組織、儀軌和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帶有白蓮教的印記。
統治者認為它們實際上仍是白蓮教,民間也籠統地稱為白蓮教。
也是因為白蓮教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用化名出現,游走在市井村鎮之間,所以官府對于出現新的教派多很敏感,特別是涉及佛教的教派。
聽到師爺給的信息,譚綸就微微皺眉。
涉及宗教,這個還是不能輕忽,“讓人查一查,看這個三一教是做什么的傳播的什么教義。”
這個時間段很是敏感,林兆恩剛剛在興化府城里做善事,四里八鄉都在傳聞他的功德,若是單憑一個三一教就對他拿問,怕會激起民變。
雖然,現在大明幾乎所有沿海府縣,都是以剿倭為首要任務,可是清剿白蓮教之事也是不能放松的。
“那現在,興化府城那邊,可有什么消息”
譚綸吩咐完,讓人偵查林兆恩以后,又開口問起師爺來。
“聽說已經清理掩埋上萬城中百姓尸首,應該清理的七七八八了。”
師爺隨即答道。
“那就用巡撫衙門下文,讓易道潭立即前往興化府城開衙辦公,他還要負責整理府庫。
浙軍數千人抵達,又是一筆不小的錢糧供給,這些都要他來想辦法。”
大軍云集興化府城剿倭,可吃喝拉撒還是要興化府來承擔,或者說是興化府百姓承擔。
即便,他們剛剛遭遇兵災,遭遇不忍言的災禍,可朝廷的賑濟是賑濟,日后自有錢糧賦役豁免,而在這個時候,朝廷派出大軍剿倭,錢糧還是得地方上出。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規則。
譚綸絲毫不擔心易道潭不能籌集到所需糧草,實際上雖然興化府城失陷,可興化周邊村鎮尚有士紳大戶保全。
以易道潭知府的身份,向這些士紳大戶借些糧食出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譚綸把軍糧籌集的差事交給福建布政使司或者都司,雖然人家也會辦,但是最后錢糧的落處就不好說了,這是得罪人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