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卻恰恰是明軍的克心。
因為各種原因,現在的明軍那里還有堅毅的戰心,面對洶涌而來的倭寇往往自亂陣腳。
甚至,倭寇的悍勇都超過北方的蒙古人。
只不過,進兵路線是戚繼光親自制定的,恰恰留下了山腳下一片開闊地,就是為了施展火力打擊之術而準備,而軍陣前則是由老卒組成的無數小鴛鴦陣構建起大型防線防御倭寇沖擊。
隨著倭寇從山上一往無前的沖下來,明軍的佛朗機炮率先開火,待倭寇沖近后又是整排的鳥銃連續射擊聲傳來,在倭寇沖近明軍軍陣后,一百多門虎蹲炮分三批次打響,又是將沖在最前面的倭寇掃倒一地。
不過,因為明軍的隊列較長,這么多火力的打擊并未出現集中覆蓋戰場的效果,部分地段的倭寇依舊沒有被明軍打垮。
不過,悍勇倭寇和明軍第一線防御步卒交戰后,出現了他們熟悉的鴛鴦陣后,反而才促使倭寇出現大量逃亡。
是的,這一時期使用鴛鴦陣迎戰的,細數各省明軍,也只有戚繼光部才會如此交戰。
毫無疑問,在近戰爆發后,倭寇就知道他們遇到的是讓他們膽寒的戚家軍,隨之而來的就是倭寇士氣的急速衰敗。
即便是福建倭寇,對戚繼光和他所率領的戚家軍也是不陌生的,這里的不少倭寇之前都有去浙江搶掠的經歷,更別說去年戚繼光就曾率部南下福建,協助福建官府征剿過倭寇。
面對戚家軍強大的火力打擊沒有崩潰的倭寇,在發現面對的是戚家軍后,反而開始崩潰。
雙方接觸只維持了很短時間,倭寇就開始主動后撤,脫離和戚家軍的接觸。
而他們奔逃的后背,則不斷遭到明軍弓弩和鳥銃的打擊。
丟下一地尸體,殘余倭寇終于沖出明軍火力打擊范圍。
到這個時候,倭寇也知道逃回五黨山只會是死路一條,選擇直接撤向許厝倭巢,準備匯合在一起,依靠營寨抵御戚家軍的進攻。
當然,還有就是給巢穴里當家的倭寇首領報信,商量下接下來該怎么做。
這兩年,隨著戚繼光所練新軍完成,不斷投入到打擊倭寇的隊列中,倭寇團伙內部早就對戚家軍產生了深深的忌憚。
別說那些明人倭寇,即便是悍勇至極的真倭,在面對戚家軍組成的小陣時也是非死即傷。
也因為發覺這股明軍的厲害,戚繼光在倭寇口中,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就有了“戚老虎”的外號。
而反觀劉顯、俞大猷等將,因為統帥的都是常見的明軍,即便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倭寇對他們反而沒什么印象。
左右兩路明軍在偵知倭寇和中路軍交戰后,很自然放慢行進速度,直到等來消息,倭寇死傷千余,殘倭已經敗退回到許厝倭巢,這才再次恢復行進速度,想著倭巢開拔。
到當日下午時,三路大軍已經齊聚許厝倭巢外扎下營盤,因天色漸晚,劉顯、俞大猷和戚繼光碰頭商量后,決定第二天天明后再發動對倭巢的進攻。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因為戚家軍的到來,許厝倭巢的倭寇首領已經匆忙趕回平海衛城,和另外幾個倭寇首領商議去了,倭巢里留守倭寇只得到加強警戒的命令。
若在此時,三路明軍一鼓作氣攻打許厝倭巢的話,說不準還會有意外驚喜。
畢竟,現在的倭巢里,雖然倭寇匯聚了三千余人,可是因首領的離開,實際上處于群龍無首的地步。
三路大軍攻打倭寇只要有一路獲得突破,倭寇是肯定會大亂而逃的。
明軍扎營的時候,在平海衛城中,幾個倭寇首領也正在激烈討論著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