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也是看向南方,好像能夠看到關內萬里大好河山一樣。
這些年,冬天的草原一年比一年冷,這讓他們的牧場大受影響,羊圈里的牛羊也少了很多。
為了生存,為了讓部族存活下來,即便草原人不想流血,可也沒有辦法。
明國人是不會送他們糧食的,他們自己都不夠吃,所以,只能去搶。
從他們手中搶走他們的口糧,讓自己活下去。闌
“搶掠為主,吸引明軍出邊墻追擊,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黃臺吉提醒打來孫道,他還是有些擔心這個莽撞的漢子關鍵時刻忘記自己的任務。
黃臺吉率兵進入遼河套地區的消息,伴隨著韃子騎兵行進中伴起的滾滾煙塵,已經被明軍發覺,消息已經被快馬加鞭送往遼陽和廣寧二鎮。
不過,這個消息不管是對遼陽總兵還是廣寧副總兵來說,其實都是那么回事兒。
這幾年,韃子擾邊之勢越發頻繁,也沒人去關注他們的動向,只是對邊墻各堡下達戒備的命令,甚至都沒人派出夜不收偵查敵情,去了解韃子軍中帶隊首領是誰。
防御戰,他們有把握。
野戰,沒有集結大軍,十足把握,他們是絕對不會出邊墻去的。闌
只要再熬兩個月就是雨季了,韃子自然會退兵。
“聽說楊尚書失敗了,沒能說服楊選。”
國子監里,魏廣德邊翻書,邊開口說道。
“是啊,楊總督以近兩年韃子頻繁侵犯遼東各堡為理由,堅持認為他們今年的目標或許是遼東。”
張居正也在做著和魏廣德一樣的動作,校錄送來的永樂大典抄本,嘴里也答復道“聽說,因為這兩年送往遼東的糧食多了,那邊的糧價降了些,所以百姓儲備的糧食也較以往多。
你也知道,這幾年北方寒災厲害,連習慣了苦寒的韃子都受不了,他們的牲畜據說損失很大,所以發覺遼東能搶到更多的糧食,所以主意就打到了那邊。”闌
“聽說當年李承勛李巡撫力主修建的遼東長城其實是一道土墻”
魏廣德又開口問道。
“一面有磚石砌成,那個時候,遼東哪里有那么多財力,修建城墻,還不是就地取土夯實。”
張居正答道,“不過,聽說為了制約楊總督,兵部那邊打算緩交糧草。”
朝中的消息,特別是涉及軍國大事一類的,自然還是張居正的消息更及時,畢竟這些法子,徐階平日處理公務時就經常使用,自然也會傳授給張居正。
魏廣德翻書的手微微一頓,隨即恢復活動,輕輕翻過一頁,繼續往下看。
校錄,那就是用原本和抄本進行對照,防止抄錄過程中出錯,這就是他們這些分校官的責任。闌
看書,對于翰林院中人來說,自然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何況看的還是永樂大典這樣的曠世奇書。
不過看多了,魏廣德不免也會覺得頭昏腦漲,所以他和張居正大約每隔兩三日就會集中看看這幾日送來的,抄錄好的書籍,平日里還是該干嘛干嘛。
發現抄錄有誤,就會標記好,讓人重抄,拆開來重新裝訂。
無誤的抄本,則要在書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做好登記,分門別類放好。
“你過兩日有瑕,不妨去都察院走走。”
就在兩人翻書的時候,張居正忽然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