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夜晚,為了行軍安全,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明軍,都選擇在天色擦黑后馬上扎營。
夜晚行軍,弄不好兵馬就會因為各種原因走散,甚至造成混亂進而不可收拾。
只不過,就是扎營的功夫,明軍軍營外就不斷有蒙古斥候靠近打探,即便明軍哨騎不斷驅趕也是無效。
半夜,黃臺吉終于在帳中得到斥候回報,確定明軍領兵將領正是遼東總兵官楊照。
其實,他們這次所謀劃的,只是要打疼明軍,讓薊鎮明軍大舉東進支援遼東。
當然,在這個基礎上,要是能順帶干掉官職足夠大的明國官員,那就求之不得了。
明國在遼東叫得上號的,自然就是遼東巡撫和兩個總兵官了,所以不管是黃臺吉還是其他蒙古首領,自然都希望這次放長線能夠釣到楊照這條大魚。
想讓明國巡撫出戰,他們自己想想都知道不可能,畢竟只是個文官。
第二日清晨,在平原上追逐的兩軍不約而同的早早起身,紛紛拔營北行,只是一個是在跑,而一個是在追。
明軍此次帶隊的將官還真就是遼東總兵官楊照,在雨季結束后的這兩月里,遼陽可算是被蒙古人折騰壞了。
連續突破數次邊墻,完全沒有把他這個遼東總兵官放在眼里。
前兩次,得知邊堡被破,楊照就曾帶兵進行追擊過,只是韃子跑的太快。
這次,楊照得知進來的韃子就兩三千人,又因為搶了數十車糧食而行動緩慢,自然覺得是一個機會,一個消滅這股韃子的機會。
只要滅掉這股韃子,最近一兩年里,應該就沒有韃子敢來犯遼陽了。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心思,所以他才調集了遼陽及周邊全部騎兵五千多人出關追擊,誓要奪回丟失的糧草。
這一路追來,韃子的斥候不斷偵查明軍,明軍的哨探自然也在追蹤著這股韃子的蹤跡,其實力也已經摸得清楚。
確實只有不到三千人馬的樣子。
這幾次破邊墻的韃子兵馬,一直都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而在楊照看來,應該是韃子分出一部分兵馬運走之前搶掠到的財物的結果。
現在消息得到證實,區區三千人馬,他自然不放在眼里。
這樣的機會可不多,明軍行進速度超過蒙古韃子,他們眼看著插翅難逃。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才讓楊照的追擊變得大膽起來,絲毫不擔心蒙古人使詐,即便之前得到薊遼總督楊選的書信,提醒他小心戒備,提防韃子大舉攻占遼東。
楊照的心思,其實和兵部尚書楊博類似,他可不怎么相信韃子會把目標定在遼東這個苦寒之地。
幾十里路的行程在騎兵的行進中很快就過去了,在明軍前鋒眼中,前方大軍經過騰起的煙塵清晰可見,他們已經追上了韃子。
“快,加速,追上他們。”
前鋒領軍的游擊將軍急忙下令,同時派出傳令兵向身后的總兵大人報信,目的自然是要他分出一部人馬,從側翼兜上去,截住韃子逃跑路線。
楊照得到了前面的通報,知道前鋒已經咬住了韃子的尾巴,他匆忙派出兩隊騎兵從左右側翼包抄上去。
這兩路人馬并不需要多少人,只要能擋住韃子大軍片刻,他們大部就能抵達戰場。
雙方這幾日都是一路行進,也不存在人困馬乏一說,大家情況都一樣,明軍還有人數上的優勢,所以他絲毫不擔心會打不過。
而在一跑一追之間,兩軍很快就進入到熊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