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搖頭笑道,“俺答汗不會不懂得避實擊虛的道理,仗都想要打贏,自然就得逮著軟柿子捏,才能保證勝利,軍隊士氣也會因此高漲。”
說實話,要判斷蒙古人的進攻方向,是真的很難。
和漢人軍隊打仗不同,要攻打某個方向,必然需要事前在該區域儲備糧草,以供大軍消耗所需,而蒙古人卻是不同。
他們的軍隊作戰主力以騎兵為主,后勤則是驅趕著羊群的部落族人。
士卒在前面打仗,部落族人就負責驅趕羊群和搬運搶掠的物資,機動性確實比漢人軍隊強很多。
今日你看他集合往遼東去,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調頭南下攻打薊鎮,實在是防不勝防。
所以,楊博的看法,緊守邊墻和死守城池,以目前明軍的戰力來說,也是比較合適的戰法選擇。
至極妄想畢其功于一役,還是省省吧,韃子不會給明軍調兵遣將的時間,也不會把自家主力集合在一起等著明軍來攻。
明長城的修建,雖然看似保護了漢人的安全,讓人們可以安居樂業,可是確實影響了朝廷官軍,不管是因為有了城墻而不思進取,還是處處設防處處漏洞。
明軍到了中后期,整體戰力下滑嚴重,雖還不至于完全不敵,可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戰法,所以一直顯得很是被動。
魏廣德其實也不知道該怎么對付草原騎兵,實在是覺得他們滑不熘秋的,除非他們愿意,否則根本就不會和你交戰,而是直接遠遁。
想想當年朱元章時期,還有朱棣時候,數次北伐草原消耗大量的國力,雖然有喜人的戰績,卻都沒有從根本上消滅蒙古人主力。
“楊博大人求穩是對的。”
終于,好半天都沉默的張居正也說話了,支持魏廣德的看法。
楊照那事兒,和他有些責任,不過那都是臺面下的。
朝廷要追責,還真查不到他頭上。
可張居正在得到遼東戰敗消息后,還是很自責,因為他覺得自己責任很大。
想到之前魏廣德曾經三番五次的勸告,結果自己都沒聽,不僅害了數千條無辜性命,更是讓朝廷陷入危機當中。
或許,當時換成其他將領,雖然也會追出關去,但絕不會追出去那么遠,韃子自然就無法設伏,他們也不會因此慘死。
聽了張居正的話,魏廣德笑著點頭,也不知道是在贊同還是在謝他聲援。
“正如楊尚書的設想,即便我大明再有幾場這樣的損失也無所謂,我天朝上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要補充恢復實力還是輕而易舉的,所花的不過區區數年時間。
只要嚴防死守邊境城池,韃子就會因為毫無所獲而不得不撤兵,如果他們敢輕車簡從繞過邊境城池深入內陸,那不過是自取死路,那才是謀劃如何消滅他們的時候。
不過這些,首先得是對方出錯。”
魏廣德接話道。
裕王這會兒插話道“你也支持楊博,擔心薊鎮精兵去了遼東,韃子會趁機進攻薊鎮”
“完全可能。就如我之前所說,韃子最大的優勢就是來去如風,今日還在遼東,可明日或許就在薊鎮邊墻外出現。”
魏廣德答道,不過想到此時裕王或許還處于對朝政的摸索階段,所以又補充道“不管遼東戰局如何糟糕,京師安危都是最重要的,是事關天下的大事兒,稍有不慎,就可能舉國震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