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大多是騎兵,過這樣的城墻要么就是扒掉一段供騎兵進出,要么就是填土,制造一條通道,這里可沒有關城可以過。
而把都兒的提議,就是他帶人從背后偷襲古北口。
古北口為什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還得從這段地形說起。
京師以北,懷柔以東,有密云一城踞沃土。
其縣東、北、西三向群山環伺,只西南一路坦途抵懷柔,再西可通明皇帝陵寢,折南可至京師。
縣城東北百里許,有潮河川外接草原,古北一關可容萬馬,故而成為元時蒙人必經之歸途。
只要拿下古北口,大軍進出大明真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這段城墻是怎么回事貌似和其他地方的不大相同。”
黃臺吉沒有回答把都兒的問題,而是開口問道。
“聽說這段墻很早就有,我上次來時曾聽帶路的說過,蒙古統治大明的時候,這里就有這段城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建的。
明國后來也只是整修了一下這段城墻,并不是從頭建的。
墻子嶺,顧名思義,嶺上有墻。
不過確實,這段城墻比明國人后來建的要低上不少,也就是這段路不好走,若是咱們帶的是幾萬大軍,還真不方便從這里過境。”
把都兒答道。
黃臺吉思索良久,才開口道“古北口那里,集結明軍甚多,要一戰攻下并不容易,何況我們這次帶來的人馬也不足。
若是攻打古北口,明國京城那邊必然會有防備。”
“臺吉的意思是”
把都兒好奇問道。
“過了城墻,我帶兵直接尋找河道,順著河道沖向密云,能奪城就奪下來,若是明軍防守嚴密,我直接揮師南下攻打懷柔、順義,就沿河一路往下沖。
如果可以,就打下通州,聽說那里是明國京城的糧倉,只要占領通州,不怕明國皇帝不屈服。”
黃臺吉開口說道。
“上次我隨大汗也是這么走的,不過到了那兒卻沒找到渡船,大軍過不了河,否則別說通州,大都我們都能拿下。”
打來孫回憶道,那時候他們是第一次接近明國京城北京,都十好幾年了,沒想到這次他還能重游故地一趟。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親帥數萬大軍突破古北口,沿途攻占密云、懷柔、順義,兵鋒直抵京城,可是卻被兩條大河擋住去路,讓他們既不能接近北京城,又不能搶占通州。
當然,事后他們才得知,通州是京城的糧倉,里面儲存有大量的糧食,實在是后悔不已,覺得是錯失一次良機。
“這么多年了,明國人想來已經把通州重新經營一番,現下要再攻占,怕是更難。”
把都兒接話道“聽說前幾年,明國人還重建了京城的城墻,把京城擴大很多。”
“別想著攻下明國人的京城,我們沒帶那么多人馬過來。”
黃臺吉開口說道,“現在明國人更加小心,年初父汗率部掠宣府,也沒搶到多少東西,他們把糧食都藏在城池里,根本就不好搶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