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京城知道的敵情,其實和當年俺答汗親帥大軍來時差不多。
上萬窮兇極惡的韃子入關,由不得朝廷不緊張。
張居正把自己想說的都說了一遍,這些措施其實還是他當年在京城時看到的,只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他一遍回憶,一邊翻看當年的記錄才想到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西苑很快就會發布京城戒嚴令和朝周邊軍鎮下令調兵救援。
不過在京城商議此事之時,東面的薊鎮總兵府里,薊鎮總兵孫臏也是如坐針氈。
他前些日子接到薊遼總督楊選的手令,抽調精銳東進援助遼東。
現在人馬出去了,可韃子去出現在密云。
現在三屯營剩余的人馬,以步卒為主,機動力強的騎兵大多已經派出,手下勉強能拼湊出兩千來人。
這么點人馬,夠干什么
何況,這次韃子突破的是他負責防守的地段,即便有楊選的原因,可他的責任也不小。
他已經在接到烽火消息后,第一時間把楊選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
薊鎮總兵孫臏,他可不是寫出孫子兵法那位,按照后世的說法,他就是個昏聵之人,靠關系和履歷升遷上來的。
因為做事比較死板,所以楊選想靠張嘴就調動兵馬肯定不行,所以必須給他下達手令才會執行。
不過,現在他要考慮的不是拿著那份手令去推卸責任,而是要想著怎么解決入關的韃子。
盯著桌上的輿圖,他還在考慮該怎么辦,他也是在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韃子從哪里破墻而入,古北口、密云這些地方還在不在
三屯營剩余兵馬已經開始集結準備出發,搜集周遭騎兵,他要先帶著他們去遵化,然后是薊州,直奔三河,至少是在京師的外圍地區駐扎。
至于剩下的兵卒,那就跟在后面過來,兩條腿的始終跑不過四條腿,孫臏也不敢和他們一起行動。
對上韃子騎兵,還是和騎兵呆在一起比較保險。
“彭。”
一聲響發出,房門被人推開,一個穿千戶甲的將領快步進屋,手里還拿著一根竹筒。
“大帥,城墻上傳來的消息。”
那千戶把手里竹筒遞給孫臏,孫臏快速接過打開,抽出里面的信紙看了起來。
“磨刀峪墻子嶺入關。”
邊看,嘴里邊念叨道,隨即放下信紙看向輿圖,確認位置。
“派人上城墻,一會兒騎兵集合完成我就先帶人去遵化,有古北口、密云等城的消息,直接截住給我送過去。”
孫臏下令道。
他一直在等城墻上送來的信息,確認韃子突破口,現在知道了,騎兵就要隨他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