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蒙古騎兵,可不是他這兩千人可以抵擋的。
不過,不管怎么說,他都必須帶兵先去三河,至于要不要到通州,那就要看情況了。
明軍在三屯營剩余騎兵在領取補給后就隨著總兵大人出發,而步卒還需要準備,不過晚上的時候干糧就應該準備齊全,也可以連夜出發,朝遵化開進。
至少這一路上,是沒有什么危險的,就算抹黑也不怕。
薊鎮的將領們,自然對這里的地形極為熟悉。
只要韃子不是突破的將軍關,馬蘭峪這些地方,薊州以東的地方就比較安全,不怕被韃子偷襲。
只是密云南面的懷柔、順義會比較危險,那是一馬平川,至于平谷、三河兩縣,韃子或許會有,但絕對不是韃子的主攻方向,也是比較安全的。
在薊鎮總兵帶著三屯營僅存的一點騎兵出發時,西苑的御前會議也已經結束。
嘉靖皇帝這次作風也是非常干練,就是照抄庚戌之變的應對之策,京師戒嚴,詔集各鎮兵馬勤王。
雖然表面平靜,可嘉靖皇帝不想讓韃子真的兵臨北京城下,已經丟過一次人,他也不想丟第二次。
裕王府里,西苑會議結束后,六部九卿這些重臣離開后,消息自然很快就在朝野里傳開。
“京營上城墻準備防守,補充京城周邊墩臺的兵力,用來傳遞敵情”
此時,李芳正在念著從兵部傳過來的消息,這些都是現在的軍事部署情況。
現在的裕王,或許擔驚受怕的時候已經過了,這會兒倒是顯得很冷靜的對待接下來的變故。
“兵部已經和內閣聯合下文,調宣府、大同,太原和寧夏四鎮兵馬入衛,還有河南、山東衛所,計十萬大軍勤王”
這一夜,宮禁依舊按時落鎖,只是各衙門卻沒人敢擅離職守,那怕是工部、刑部這樣的衙門也是如此。
而內外城各城樓上,明軍士卒較往日多了許多,城上城下更是燈火通明,京營官兵和府衙衙役已經上街巡視,城里各處都是周遭逃入京城的百姓。
大明京城周邊百姓的素質還是很高的,出城北十余里就能看到遠處的烽煙,大白天的,消息自然很快就傳遍了全城,就算朝廷想要封鎖消息都沒可能。
有了烽煙,百姓自然知道該怎么做,當然是快點收拾家當逃進城里避難。
怎么說京城也是天子腳下,在百姓看來,只要進城就安全了。
入夜,魏廣德也沒有歇著,這么大的動靜,雖然他沒有在裕王府里,可還是放心不下。
看看時辰,想想兵部派出的信使,這會兒應該已經過了昌平,凌晨的時候就該到延慶了,明日晚點就該把消息送到宣府才是,大同那邊還要晚上一天,至于太原、延綏,那就是三、四天后才能知道了。
兵部信使帶著調兵詔書,自然是走驛站換馬的方式,也就是所謂八百里加急送往四鎮調兵,這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快的傳遞速度了。
不過,魏廣德這會兒最擔心的還是順義的安危。
京城北面幾個城池,他以前都去過,對那里的地形自然很是熟悉。
現在魏廣德巴不得就是韃子還在圍攻密云,甚至跑到懷柔去,這樣明軍調兵的時間才能搶出來。
有個順義城在北面擋著,京城也安全很多不是。
只不過,當第二天一早順義被圍,周邊村鎮遭遇韃子搶掠的消息傳入他的耳朵后,就是另一幅心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