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認可了楊博的話,也答應了他所請,徐階開口道“寇營尚在三河平谷,選等往通州矣,謂追殺者,妄也。”
聽到徐階說出這話,不止是黃錦,就連袁煒也轉頭看了過來。
剛才徐階的話可不輕,就差說他楊選欺君的話了。
韃子這會兒在平谷,準備往北出長城,而楊選卻是往南,向通州去,還說追殺敵寇,簡直荒謬。
“聽說宣府軍已經到了昌平”
嘉靖皇帝并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再說下去就只能是給楊選定性了。
就現在戰時,并不適合追究此事。
像楊選這樣的封疆大吏,門生故吏盤根錯節,不是不能動,只不過還不是時候。
徐階又把知道的戰局說了遍,其中一些嘉靖皇帝已經知道,一些也不知道,公文只到了內閣,還未送入宮中。
“楊博的策劃,看來是不可行了,韃子從平谷向北逃竄,除非宣大軍繼續向東側擊,不過也已是疲軍。”
嘉靖皇帝聽了徐階而的說法,自然明白現在的情況。
一開始,徐階把戰場聚焦在密云和順義之間,不過黃臺吉大軍東移,卻是正好跳出了這個包圍圈。
如果一開始,明軍薊鎮大軍不是自通州北上,而是從三河就向北攻,就剛好和韃子懟上。
若是薊鎮先頭大軍能先一步到達平谷,封鎖韃子北返路線,也有機會實現合圍。
可偏偏,楊選把進攻選在通州。
當然,這點他責任不大,兵部一開始就是這么打算的。
“你們下去知會楊博,命他恪盡職守,盡快擊潰韃子。”
嘉靖皇帝知道這個結果,或許有些失望,揮揮手,讓徐階和袁煒退下。
這次召見,說話的都是徐階,袁煒基本就沒搭上話。
不過,誰叫他是次輔。
“臣等告退。”
徐階和袁煒深施一禮,口中告退后才退到殿門,轉身走了出去。
等徐階和袁煒出去后,嘉靖皇帝眼中才精光一閃,身側的黃錦都感覺到發自皇帝身上的殺意。
黃錦明白,自己伺候的這位主子是動了殺心了。
這次的情況,說起來和十幾年前類似,韃子破關在京城周邊大肆搶掠一通,然后還順利出關,把身為大明皇帝的臉踩在腳下狠狠摩擦一番。
嘉靖皇帝心中不恨是不可能的。
他需要發泄這種負面情緒。
和上次不同的是,由于種種原因,這次明軍準備更是不足,各部倉促應戰。
特別是京城防衛的基石薊鎮大軍,居然在韃子破關時,主力尚在山海關。
其中原由,嘉靖皇帝當然心知肚明。
雖然外臣都知道,其中有他舉棋不定的關系,并沒有堅決支持楊博的意見,不過這并不是理由。
皇帝,是不會錯的。
錯的只能是楊選,愚蠢之極,無運籌之功,卻在這個時候不要臉的搶功祈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