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倆帶上這封信出城,這塊牌子帶好,城門那里用的上。”
“是,老爺。”
“見到馬芳就告訴他,務必率輕騎東進,追上韃子,不能讓他們輕易離去,否則會很麻煩。”
此時,魏廣德站在裕王府大門外,對家里過來的兩個親兵吩咐著。
這兩人,是一直負責魏家和宣府聯系的信使,馬芳身邊的人也都認識他倆。
“告訴他,放心大膽的打,韃子現在應該是要逃離,就算知道他們追上去了,也沒工夫回軍和他們打,只要不追出長城,追到草原去,都是安全的。
在他們左近,薊鎮各部應該都相距不遠,韃子絕不敢久留關內。”
信只寫了一封,誰帶著不重要。
可現在城外局勢混亂,雖然兵部、魏廣德都認為韃子應該要退走,可也不排除有零散韃子還在各處搶掠。
他們或是為了制造混亂疑陣,或是和韃子主力失聯,沒有收到消息,所以魏廣德要給他們講清楚大概是怎么回事。
中途若是遇險,信件丟失,只要有一人能夠見到馬芳,消息也能傳到他耳朵里。
兩人收好信件裝入竹筒中,由一人背在背上,這才上馬,向著城北騎去。
大門里的張居正這時候也走出來,抬手向上指指,“也不看什么時辰了,他們出城不遠天就要黑了,現在城外形勢復雜,也不怕把他們小命丟在外面。”
“局勢緊急刻不容緩,沒工夫讓他們等一夜了。”
魏廣德苦笑著說道。
在他看來,這時候的韃子怕是已經在黃臺吉的率領下轉向平谷。
若是今夜或是凌晨,馬芳能接到自己的信件,立馬率兵東進,還有機會截住韃子斷后的部隊。
否則,他率軍抵達平谷的時候,怕是連飛揚的塵土都看不到了。
只是這次,他,或者說整個兵部都沒有想到,在他們都以為韃子搶完東西就要回去,不會節外生枝的時候,一場屠殺正在鄭官屯西南二十里地上演著,明軍也迎來韃子入關后,損失最為慘重的一仗。
“臺吉,臺吉,我把明國那個總兵砍了,哈哈”
此時把都兒騎在馬上,胳膊上挽著一條長繩,在飛馳的馬匹身后還拖曳著一具尸體。
在他的身旁,幾個親衛或拿著盔甲刀槍等繳獲,還有一桿破損的明軍牙旗呼嘯而回。
為了殺死這個明國總兵官,把都兒是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了,追出去老遠。
此時,樹林周圍已經安靜下來,不過若是靜下來仔細聆聽,還依稀能聽到遠處蒙古騎兵呼嘯追殺明軍的聲音。
殘余明軍此時已經喪膽,丟盔棄甲向南邊潰逃。
兩邊都是騎兵,要追殺起來也是麻煩的很。
若不是他把都兒騎術精湛,胯下也是上等戰馬,還真不容易追上孫臏,擊殺他。
別說,孫臏身邊的親兵身手也是了得,雙方追逐中互相對射箭失,把都兒左臂也中了一箭,此時箭頭尚未拔出,只不過斬斷箭桿簡單包扎止血,回頭還要找人起箭。
說起來,雖然此時明軍各部下發并大量裝備了不少火器,但是就騎兵來說,除了由他們自己選擇一把稱手兵器作為近戰武器外,遠程打擊最好的利器還是首選弓箭。
不管怎么說,弓箭的射速都遠超這時期的火器,而騎兵交戰,射速非常重要。
而弓弩雖然使用簡單,威力卻很大,但是騎兵用弩的卻不多,因為弩機上弦步卒容易,腳蹬住雙臂一拉就可以,而騎在馬上卻沒辦法。
至于上弦簡單的手弩,那威力給敵軍撓癢癢都不夠。
只有那些騎射不行的騎兵,才會選擇使用火器,如鳥銃、三眼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