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注意點,特別是這種放文玩和字畫的箱子,都給我留著,我有用。”
馬芳把差事交給董一奎處理,不過還是提出自己要的東西。
“是,大帥。”
董一奎當然知道馬芳要這些做什么,其實馬芳也不是讀書人,要文玩和字畫這些東西當然不是自己私藏,而是拿去送人用的。
這點,他即便是大老粗也明白。
宣府的軍糧和軍餉都是朝廷優先供應,為什么
他董一奎只要從兵備道領到糧餉后稍微克扣一些,都比馬芳要的實在。
不過,他的眼睛其實更多的還是盯著那包金銀。
都是將領,不缺吃不缺穿的,還是金銀實在點。
馬芳帶人返回,查看傷員的救治情況。
一場大戰活下來的人,即便是傷員,馬芳也會命令隨軍郎中盡心醫治,這也是讓士卒保持士氣的方式。
誰知道下一場大戰下來,自己會不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要是被主將隨意放棄,以后誰還愿意給他賣命。
明軍軍中許多陋習,其實都是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
一些將領只關心錢財而忽視了士卒,所以作戰時士卒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全自己。
長此以往,明軍戰力自然急速下滑而不可收拾。
死掉的將士,則要火化,然后由軍中同鄉帶回宣府家中安葬,這也是出征明軍的傳統,也是漢人軍隊一直的傳統。
只要條件允許,實際上都不會隨便把士卒一埋了事,都會盡量做到葉落歸根。
他還要先寫戰報,自己在平谷取得的大勝還要盡快報到京里去。
這可是功勞和封賞,自己看不起那及時了銀子和幾匹布的賞賜,可士卒需要啊。
命隨軍書吏簡單寫了份戰報,詳細戰報有的是時間寫,還有功勞簿,這些都是兵部記功需要的。
不過,馬芳還是單獨親筆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往京城魏家。
信中,馬芳自然是對裕王等歌功頌德一番,直言是裕王關照,宣府軍能夠從朝廷領到足額給養,所以士氣高漲,才可以摧枯拉朽般擊敗虜騎。
這些話,也是魏廣德之前的書信里告訴馬芳的。
因為,這些書信,除了極特別的信件外,他都會選擇性的交給裕王觀看。
馬芳清楚,這也是為了在裕王這位未來大明帝國皇帝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地位。
這是魏廣德在照顧他,他當然樂意照做。
至于戰利品如何分配,自然不關他馬芳的事兒,不過到了晚上,兩個大箱子還是被董一奎的親兵抬進了馬芳的大帳中。
打掃戰場的工作還未完成,韃子的尸體都是要處理的,不過都是隨便淹埋而已,可清理可用之物也需要時間。
估計要干到明日,清理工作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