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高拱以后進晚輩身份卻負氣凌人,如此不知好歹,也著實令人不可忍受。
陳矩難得從宮里出來一趟,和魏廣德很快就坐在酒席間開懷暢飲起來,醉了直接被魏府下人送入客房休息。
不過魏廣德因為感受到壓力,所以并未直接回后院休息,而是又一個人坐進書房里思考起來。
想的,自然是高拱倒臺后朝廷的局勢又會如何
白天的時候他就有這個猜測,雖然吃不準此事背后是否有徐階的參與,可是就目前來看,魏廣德寧愿相信徐胡二人應該是達成了交易的。
若是高拱真的被擠兌走了,內閣剩五人,徐階和張居正肯定是一派的,其他三人各成一派。
陳以勤肯定向著皇帝,李春芳就是個擺設,處事優柔寡斷,只會循規蹈矩,郭樸呢
有高拱在,郭樸還可以和高拱聯合對抗徐階。
高拱倒臺,郭樸大概率也只能夾著尾巴。
好吧,有陳以勤、張居正在內閣,想來自己的日子應該還是很好過的。
魏廣德現在也只能這么想了,顯然在他內心里不認為高拱能躲得過徐階的謀劃。
此役,高拱必敗無疑。
按照陳矩所說,南京的彈劾奏疏隆慶皇帝并未駁回,全部留中,都懶得拿回去讓人看了。
如此,倒是有點息事寧人的味道。
至于高拱,隆慶皇帝自然不會讓他在家里歇著。
第二天就下詔讓高拱回內閣當差,好言寬慰,對彈劾之事只字不提。
不過這個時候嘉靖皇帝發引漸近,朝中官員也都被此事吸引,似乎暫時把彈劾之事放下。
書稿交接完畢,校錄館眾人也各自分道揚鑣,返回各自衙門。
魏廣德第一次到吏部報道,緊接著迎接他的就是齋戒。
太常寺已經行文六部及在京各衙門,文武百官宿于本衙門,致齋三日,京城內外禁屠宰至葬畢止,禁音樂至祔廟止。
三日后又是連續兩天哭臨,魏廣德都是隨大流,現在還只是開始,之后他這個三品文官還要跟著去永陵。
發引前在京官員全部都要到場,那真是聲勢浩大,甚至遠超大朝會的規模。
十一日啟程,十七日到永陵,全部儀式完成已經是二十二日的事了,可以說整個三月有大半個月的時間,朝廷都在圍繞世宗肅皇帝下葬運轉。
跟著去永陵的,只有朝中五品以上文官和四品以上武官,大部分官員都還是留在京城里,至少還能保證朝廷最基本的運轉。
當然,正事也耽誤不少。
世宗肅皇帝下葬后,朝廷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終于可以重新回到正軌了。
魏廣德這段時間也開始學習吏部的運作模式,對于低品級官員,大多是下面人根據考察選定,最后呈文交到他手里,而對于五六品官員,則大多要吏部主官們討論后才能決定。
相比之前在校錄館的差事,無疑現在的日子是輕松了許多。
和楊博接觸多了,又能看到許多吏部公文,魏廣德也逐漸認同了那幫科道最初的話,楊博確實偏袒了山西官員。
不過這都是過去式,現在楊博處事上也注意了許多,自然不會再鬧出去年那樣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