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魏廣德知道,徐閣老應該就是在等一個機會,一個讓高拱再次在朝野失去人心的機會。
不看僧面看佛面,百官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隆慶皇帝對高拱的態度。
只是魏廣德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促成高拱倒臺的條件,居然會和他有關系。
“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
這日,張居正在值房看到分到自己這里的奏疏后就是眉頭一皺。
奏疏來自福建,由福建巡撫涂澤民上奏,過通政使司傳到自己手里。
簡單看過這篇奏疏他就有些不知所措起來,因為奏疏的內容實在有些
有違祖制。
對,就是有違祖制。
可是,張居正回想起奏疏中所列之事,又覺得似乎很有道理。
其中一些東西,他還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以前在哪里聽人說過。
細細回憶,終究還是沒有想起,畢竟好幾年的事兒了,當時他雖然感興趣,但并未深究此事,自時間一長自然澹忘。
如何票擬
他還真不敢隨便動筆,茲事體大,他不敢擅自做主,自然先把奏疏放在一邊,翻看起其他的東西。
不過他也留了一個心眼,叫來信任的書吏,讓他去外面打聽下,可有關于福建巡撫奏疏的議論。
是的,張居正吃不準朝野對這份奏疏的態度,先看看外面百官怎么看待此事。
通過通政使司遞上來的,自然第一時間就被通政使司的書吏們看到了。
一開始只覺得涂澤民大膽,可抄錄后發覺人家言之有物,自然也悄悄在京城各衙門里傳開。
不過傳到外面后,對于大部分沒有看到奏疏的人來說,本能的就是反對,甚至都對奏疏不屑一顧。
這樣的陳情,每隔一、兩朝總有人提起,然后就是被駁回,有的還因此斷了自己的前程。
至于理由,好吧,以前的奏疏其實都很詳細了,實在沒必要打聽,就更不需要派人去通政使司抄錄了。
當然,百官如此想,有幾個人卻不會這么看。
魏廣德和殷士譫在聽到消息的時候,就派人去了通政使司,他想看看涂澤民到底怎么奏的,有沒有按照他的意思書寫這份奏疏。
“你是說,各衙門里都在笑話涂巡撫自斷全程”
此時,內閣張居正值房里,他正在聽手下匯報在外面打聽到的消息。
“許多人都不屑一顧,說早前類似奏疏也有,無一不是被駁回,實在沒什么新意,就是嘩眾取寵罷了”
那書吏也認真回答,把聽到的都一股腦告訴了張居正。
“下去吧。”
張居正揮揮手讓手下退出,他則看著面前的奏疏有些發愣。
本能的,他覺得應該否掉,可是內心里又對奏疏中提到可緩解倭患的表達有一絲期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