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不同,其實在朝堂上是司空見慣的事兒。
可若是隆慶皇帝選擇支持高拱,那才是能夠把高拱驅逐出朝堂的機會。
首輔、次輔支持的事兒被皇帝否掉,這本身就是對百官的一個輕視,何況還事關祖制。
到那個時候,之前朝野盛傳高拱可以左右皇帝決定的傳言也就可以坐實,以此為理由彈劾高拱才是殺招。
“老師,那先給下面傳遞點什么消息,讓他們也好有所準備。”
張居正繼續問道。
輕輕敲擊桌面,徐階思考良久才說道“若是陛下順了內閣之意,就不要輕舉妄動,可若是支持高肅卿,就以威制朝紳,專擅國柄的理由,集中彈劾于他,必須把它驅逐出去。”
“那開海禁之事”
只是那片刻功夫,張居正內心其實已經認可了老師的話,不過對于這次爭論的焦點,海禁一事,總歸還是要有個態度才是。
“涂澤民的奏疏你覺得如何”
徐階并未回答張居正的話,而是反問道。
“正如老師所說,言之有物,看似可行。”
張居正答道。
“新朝新氣象,這話說得好,高拱和陳以勤還是有點能力的,就是太嫩了點。”
徐階卻是評價道,“若是陛下執意解除海禁,我必然要強烈抗爭,率滿朝大臣集體反對。”
“這樣,陛下那邊臉面可就”
張居正知道,隆慶皇帝把臉面看的很重,或許是因為過去被嚴世番冒犯多了,更加注意這些。
“我會給陛下準備臺階的,可在一地試行此事。”
徐階看了眼張居正,繼續說道“仔細想來,當年倭寇大起,未嘗沒有朱绔法度森嚴之故。
只是可惜他當初未曾考慮到沿海百姓的生計,只以為封鎖海面,堵絕交通就可以消除倭寇,卻不知道百姓生活無依也是會鋌而走險。”
“我明白了。”
張居正了然,如此自然最好,隆慶皇帝臉面保住,只不過就是不知道他會怎么選擇。
就在此時,高拱的府邸里,郭樸也正和高拱相對而坐。
“肅卿,此事我越想越覺得有些困難。”
郭樸此事臉色不好,低聲對高拱說道“你說,這會不會是那邊搞出來的,目的就是想讓我等成為朝野公敵”
“此事之后我也想過,但不管怎么說,開海就算不能根治倭患,但絕對會讓福建百姓日子好過許多,再要加入倭寇的人必然會減少,對朝廷消弭倭患還是有益處的。”
高拱也不傻,就算當時沒發覺,下來后只要稍加回憶就會發覺徐階今日的異常。
太早表態,這并不是首輔大人應該做的,也難怪郭樸會猜測涂澤民的奏疏和徐階有關。
“我當時也是受到涂巡撫奏疏的影響,細細想來此事蹊蹺甚多。”
郭樸嘆口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