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衛所的軍卒,就是入營的時候給件衣服和武器就完事,甚至有時候連這些東西都沒有,因為明軍很早就把軍備這一塊折銀子給士卒,讓他們自己準備。
世襲軍戶嘛,所以不少人都是拿著父輩使用的甲衣和武器就加入衛所。
至于這些銀子見沒見到,誰知道
長官只會說已經給了,誰又敢多嘴說沒見到。
其實這些銀子肯定是有的,只是不知道被漂沒了多少層,肯定不足就是了。
而到了皇帝面前,魏廣德就只能用士卒缺乏訓練來解釋軍卒戰力不足的問題。
“訓練不足既然你知道原因,可有解決辦法”
隆慶皇帝又追問道。
以前在裕王府的時候,遇到麻煩不是問高拱,就是找魏廣德,他已經養成了習慣。
只是不管怎么說,魏廣德資歷都是個問題,已經升到吏部右侍郎,繼續提升還得等等。
其實,這就倆月,內閣只有一個陳以勤已經讓他覺得很多時候說話做事束手束腳。
徐階,他是不敢信了,甚至在心里已經隱隱打算把這人弄下去。
只是不能在今年,自己初登基,需要老臣維持穩定朝局。
不然,就他和高拱爭斗的時候,他就該批了徐階的辭呈。
解決辦法,那自然是把士卒狠狠操練。
不過魏廣德知道,隆慶皇帝問他的辦法自然不是讓兵部下文督促各鎮,那東西和擦屁股的紙沒什么兩樣。
“選將吧。”
魏廣德也不是沒辦法,當即就說道“選擇軍陣善于操練士卒的將官,專門負責此事最為穩妥。”
“那調俞大猷回來”
隆慶皇帝聽到魏廣德說的法子,腦海里一下子想到一個人。
“俞大猷”
魏廣德愣了愣,俞大猷操練士卒肯定是可以的,不過這操練邊鎮的驕兵悍將,可是個得罪人的差事。
“陛下,現在俞將軍還在廣東剿滅倭寇曾一本,這個時候調離,臣擔心功虧一簣。”
魏廣德不希望俞大猷北上,于是說道。
留俞大猷在南方有很多好處,首先他可以通過和俞大猷的書信了解南邊的形勢,其次他覺得福建那邊開海,朝廷就需要在南方組建一支強大的水師船隊保駕護航。
大明朝懂水戰的將官可不多,俞大猷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南方剿倭打出名氣的將軍有誰
俞大猷、戚繼光,湯克寬等人,但是只有俞大猷有指揮水師的能力。
把他調到北方,水師交給誰
“俞大猷不行”
隆慶皇帝盯著魏廣德,有些狐疑的問道。
看到皇帝的表情,魏廣德只好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知道是因為水師的緣故,隆慶皇帝這才臉色好轉過來。
“那你認為誰合適”
既然俞大猷不行,那就讓他舉薦其他人,大明那么多武將,總不會找不出來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