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不行,魏廣德自然就想到戚繼光,這位記得好像做過薊鎮大帥,或許這個位置本來就是他來坐的。
念及此,魏廣德當即就把戚繼光的名字報了出來。
“福建總兵官戚繼光他練兵如何”
隆慶皇帝知道這個人,也知道剿倭功勞很大,不過以前他的視線都集中到俞大猷身上,對其他人沒怎么上心。
“和俞大猷差不多,功勞都很大,只是善于陸戰不善水戰。”
魏廣德答道,“倒是剛好合適調任北方”
于是,魏廣德又把戚繼光在浙江招募軍卒,訓練出戚家軍的事兒說了遍。
“不合適吧”
沒想到,隆慶皇帝聽到戚繼光的歷史后卻是皺眉說道。
魏廣德有些奇怪,他是想不到隆慶皇帝在聽了戚繼光的輝煌歷史后會給出“不合適”的評價。
“陛下,戚繼光如何不能調京,負責北地明軍的操練”
“你剛才不是說了嗎他練兵很厲害,可是對兵源卻非常挑剔。”
隆慶皇帝答道“北地明軍都是世襲軍戶,兼少量募兵,若是他練不出來怎么辦
難道還要把邊軍全部從浙江招募不成
而且你也說了,戚繼光練出來的浙兵兵餉非常高,朝廷也負擔不起啊。”
隆慶皇帝的回答,讓魏廣德一時語塞。
他只知道戚繼光當初帶領過衛所兵剿倭,但是戰果非常差,之后他選擇在浙江義烏招兵,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訓練,所練之兵打倭寇就非常厲害了。
按照隆慶皇帝的意思,戚繼光還真有可能練不出北地兵馬來,否則當初他也就不用專門招浙人為兵,直接從衛所挑選就是了。
對于其中的原由,魏廣德并不甚明了,只聽說好像他從義烏那邊招的兵聽話,只要錢給夠,讓他們怎么練就怎么練,極少有抱怨之語。
戰場之上也是,因為士卒來自一個地方,相互之間大多熟識,相互之間信任程度較高,所以即便以弱擊強,他們也能穩住陣腳不亂。
雖然隆慶皇帝貌似問出一個很好的問題,不過,魏廣德卻是記得好像戚繼光就是坐鎮薊鎮,然后很長時間沒有韃子趕來進犯,讓明軍整個邊鎮也安穩下來。
對了,除此外好像還有個叫李成梁的,知道他是因為據說后金努爾哈赤曾經拜在他門下,雖然最后遭到反噬,也是在李成梁年老體衰之后的事兒。
在李成梁壯年的時候,似乎也是在遼東把周圍蒙古人和女真人打壓的很厲害。
現在,李成梁的事兒先放一邊,還是想想怎么選將,派誰訓練北方明軍。
魏廣德低頭又思索半晌,以他看過的邸報和聽說的消息,是真的找不到比戚繼光還要合適的人選了。
要不然就只能讓馬芳回京,擔任練兵之責
馬芳練兵也是很在行,若不然宣府軍也不會如此厲害,去年敢萬余人追著幾萬韃子殺。
想到馬芳,魏廣德只能在心里搖頭。
馬芳不是個愿意放棄手中權力的人。
之前宣大總督想要分他的兵,就被他直接懟回去,讓他回來練兵,放下士卒,怕是會引起他的不滿。
自所不欲勿施于人,魏廣德很清楚這些。
即便馬芳真的放棄宣府總兵官之職,心中也會對他有怨氣,特別是知道此事是他提出來的。
真正的軍人,更喜歡在外領兵,而不是在京城混吃等死。
“陛下,臣以為我大明將領雖多,可就練兵的本事,除了戚繼光外,怕是也沒有其他人了,主要是也只有他暫時手上無事,現在的倭寇,已經被俞大猷逼到廣東去了。”
魏廣德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