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不知道陳矩想以此提升自己在宮里的地位,只以為他是關心自己這邊,于是開口道“俞大猷留在江南,是留在那里,以后統帥浙江、福建和廣東水師用的。
你知道月港那邊商船已經出來,以后會有很多來自西洋的商船到訪。
那些夷人,來到我大明就是商人,可要是到了海上,到底是商人還是海盜,誰說得準。
所以,我大明需要在江南海域擁有一支戰力強大的水師船隊,為開海保駕護航。
我縱觀大明軍中能指揮水師戰船的將領,似乎也只有他能勝任水師提督一職。”
魏廣德不疑有他,把他的想法直接告訴了陳矩。
陳矩這才知道,為什么一直沒人提議把俞大猷北調。
想想也是,俞大猷在浙江和福建時,就是指揮水路并剿倭寇,是朝中少有具備海戰經驗的將領。
“你這么說我就明白了。”
陳矩點點頭,魏廣德有這心思,他自然也不能在隆慶皇帝面前把北調俞大猷的事兒說出來,免得壞了人家的計劃。
不兩日,宮里旨意終于還是下方,調兩廣總督譚綸還朝,升兵部右侍郎,暫代薊鎮軍務。
這個時候,并沒有第一時間升他為薊遼總督,雖然有徐階、楊博等人支持,可因為之前陳以勤曾經反對的緣故,皇帝只是讓他暫時管理薊鎮軍事。
在這里需要說明,真正意義上的薊遼總督,其實全稱應該是“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其實總督是大家對這個官職的一個稱呼。
薊遼總督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
薊遼是一個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天北京,經山海關一線到錦州直至遼河的地區。
可以說薊遼總督必須是讓皇帝放心的人,因為在京師周邊,除京營外所有的軍隊,盡歸其指揮,足以影響到京師局勢。
要因為這件事,讓沉迷后宮享樂的隆慶皇帝忽然想到北方邊防的事兒。
在調譚綸旨意發出的次日,魏廣德接到宮里口諭,讓他進宮覲見。
在乾清宮,魏廣德見到隆慶皇帝,在行禮后就被問道加強北方軍事的問題。
“上次讓你想想怎么加強北方軍務,朕不想再聽到韃子在我大明國土上肆掠的消息了,現今可有辦法”
對魏廣德,隆慶皇帝向來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
“陛下,兵部已經讓譚綸北上,有譚大人坐鎮薊鎮,北方防線固若金湯,大可放心就是。”
魏廣德低頭答道。
“可是薊遼、宣大安穩了,江西、延綏,還有寧夏那些地方呢”
隆慶皇帝對魏廣德的話并不滿意,他要的是整個北方防線穩固,他要的是不再有石州事件發生。
對此,魏廣德有些沉默。
大明北方防線俗稱九邊,可想有多么漫長。
即便大明在這條防線上耗費天量的銀錢,聚集百萬大軍,其實也很難做到嚴密防守,不給韃子絲毫機會。
要知道,韃子只會聚兵在一點進行突破,還是尋找防御薄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