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破,整個防線就失去了意義。
對于這樣的情況,后世能給出的辦法其實不多。
不管是馬奇諾防線還是蘇聯的西部防線,在面對德軍進攻的情況下不也是一點用處沒有。
馬奇諾防線直接被人繞開,西部防線很長,德軍繞不開,可直接突破,滾動進攻,整條防線上的強大的蘇軍并不能顯示出兵力優勢,一線部隊很多時候甚至是以弱擊強進行抵抗。
明軍現在的處境其實和當時蘇軍非常相似,只不過對手弱小的多,無法實現占領。
對這樣的局面,蘇聯后來總結的經驗就是,最好的防守其實是進攻。
防守始終被動,還要分兵,根本形不成優勢兵力作戰。
只有進攻,力量集中在一點上才可以。
可是,這個道理魏廣德懂,但是對于居無定所的蒙古人來說,似乎用處不大。
朱棣時期,數次勞師遠征,蒙古人期初還積極抵抗,后來被打怕了,直接選擇遁入草原。
找不到敵人,還怎么打
就算現在魏廣德提出集中邊軍對草原進行掃蕩,先不說大明朝供不供得起這筆巨大的軍費,只怕到時候除了毀掉草原上為數不多的那幾座城外,不會再有絲毫斬獲。
俺答汗不是笨蛋,他聰明的很,知道自己的實力怎樣。
韃子軍力真的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和明軍抗衡的程度,人家早就圍攻北京城了。
重新攻占元大都,飲馬中原,其實也是草原人一直的夢想。
看魏廣德遲遲沒有回應,隆慶皇帝心中不愉,略帶一絲怒意道“難道我大明只能一直這樣被動防御,年年都要經受虜騎肆掠嗎”
魏廣德知道,自己再不說點什么是不行了。
其實這段時間他也有考慮,只不過還不太成熟,這里面有至少兩點需要做到。
雖然不成熟,可魏廣德這時候也只能先向隆慶皇帝透露一點,免得讓他失望。
皇帝對他失望了,他入閣的希望雖說不能化為泡影,但影響實在太壞了。
于是,魏廣德抬頭看著隆慶皇帝,一字一頓說道“孫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聽到魏廣德這么說,隆慶皇帝臉色稍好,微微點頭,示意魏廣德繼續說下去。
隆慶皇帝的優點之一就是能聽人勸,只要你在提出你的意見,他心情不管怎么樣都會耐心聽完,而不會煩躁的打斷。
“有云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魏廣德繼續說道。
最后,他才說道“所以,孫子最后才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看似魏廣德的話云山霧罩,可隆慶皇帝畢竟是被高拱九年義務教育教出來的,把魏廣德說的三段話提煉出重點就是,“全國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謀”。
全國為上,指的是使敵人舉國降服,而不是用武力擊破敵國。
不戰而屈人之兵,則是字面意思,那就是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部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