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人去,陛下也要權衡。”
陳矩截住魏廣德的話說道。
“這次徐閣老是以年事已高為理由乞休,不似違心之言,主要還是識大體,知道留下無益,陛下若不想治罪,大可讓他離開。”
“現在離開,對朝局可會有不利影響”
這應該是隆慶皇帝最關心的,畢竟徐階經歷過嘉靖朝,對處理朝政那是純熟無比。
雖然恨不得他早些離開,免得礙眼,可隆慶皇帝也不得不考慮,若徐階離京,朝政會不會因此被耽擱,出亂子。
其實,這也是因為他對自己一貫的看法,不是英明的神主,那就需要名臣輔左。
他最放心的高拱不在,現在徐階要走,他對朝政難免心生擔憂之情。
魏廣德輕笑著搖搖頭,“大可不必擔心,內閣走了徐閣老,還有李閣老和陳閣老,張叔大能力也是可以的,對朝局影響不會很大。”
魏廣德對此信心十足,雖然歷史上李春芳和陳以勤不知什么原因,都名聲不顯,可張居正的名字卻是實打實的。
只不過魏廣德知道,要是他這個時候吹張居正有經天緯地之才,陳矩錄音回去一說,隆慶皇帝肯定就不敢放徐階走了,因為沒法讓人相信。
下面人吹噓的越厲害,精明的上位者其實就越不敢相信。
“嗯,我想著也是。”
陳矩這時候卻是說道。
不管怎么說,陳矩也是內書堂出來的,又在皇帝身邊服侍許久,其實對處理朝政這一塊也見的多了。
大明朝的朝政,說白了就那些,有先例的抄處理辦法,沒有先例的召集九卿商量著來。
正如后世所說,此時的大明朝就仿佛一個步入晚年的垂垂老者。
沒人去考慮繼往開來,鼎新革故,因為這么做是有風險的。
即便抄以前的先例,就算最后執行后發現效果不好,也沒有什么責任,最多改了就好。
大明朝有足夠的底蘊試錯,不管怎么說,立朝也二百載了,天下已然歸心。
至于穿越者為什么不敢大刀闊斧提出改革,呵呵那是要命的活計。
歷史上那些搞改革的,有幾個有好下場
別說穿成普通人,就算穿成皇帝,敢大手筆改革,動了權貴利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想想景泰末年,英宗復辟就知道,失去權貴支持,難保不能發生第二次“奪門之變”。
魏廣德也希望大明有變化,可也只能是潛移默化,能改就改,影響大到對自己有威脅,那就讓張居正去沖前面吧。
依稀記得張居正其實是改革成功了的,只是最后沒能保持下來,改革成果化為烏有。
陳矩離開后,魏廣德一個人在雅間里坐了許久,這才緩緩起身,離開了這處茶樓返回禮部衙門。
晚些時候,蘆布傳來最新消息,隆慶皇帝同意了徐階乞休,特命馳驛遣行人護送以歸,有司歲給人夫八名,月給廩米六石。
除此外,還御筆親書敕諭,卿自弱冠及第,耳筆詞林,博學宏才,蔚有令望。既服官中外勞績甚多,乃受先帝卷知擢居綸閣,平章大政
“聽說陛下旨意發下后,李閣老等幾位閣老都進宮求見,應該是要勸陛下收回成命。”
蘆布說這話的時候,眼睛就偷偷盯著魏廣德臉上的表情,不過很快他就松了口氣。
魏廣德臉上表情如舊,看不出喜怒,這樣他回去也好說了。
散衙后,魏廣德先回府,晚些時候才出門去了陳以勤家中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