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其實設計了好的制度,只是沒想到現在的大明朝,官場上早就沆瀣一氣,都察院的監督大權也就成為官場斗爭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看完章程,說什么呢
屯田御史對那些勛戚的莊田數額自然如數家珍,按照這個標準來,只有那幾家頂級勛貴損失大點,因為他們都是擁有上千畝的莊田。
而對于更多的侯爺、伯爺來說,大多數也只是超了一點點,甚至還有少數人家沒有達到這個數額的。
想想,就這樣吧,后面的工作好做點,貌似也不錯。
隆慶皇帝定的數字,自然也是深思熟慮過的,充分照顧到勛戚的利益,不會引起激烈反彈。
“魏閣老,馬尚書、王大人,下官無異議。”
這里坐的,都是朝廷二品大員,就他一個七品小官,只能自稱下官了。
“那好,既然大家都無異議,明日,戶部是否可以把奏疏送到內閣來”
魏廣德很滿意,皆大歡喜,沒人有意見,這是好事兒,剩下就是盡快把程序走完。
做為走程序的第一步,自然就是戶部奏疏。
“今日回部里,就安排此事,應該不會耽誤事兒,都察院王大人”
馬森開口說道。
對于上本奏疏,太簡單了,回去召集左右侍郎,直接就可以寫奏疏,大家署名,明日送來就行了。
不過這份奏疏,馬森有些猶豫的是,要不要都察院也署名。
“兩位大人若是無事,可一道前往戶部,在奏疏上署名。”
隆慶皇帝之前批紅是讓他召集戶部和屯田御史商議再奏,所以新奏疏最好有都察院的署名。
“正該如此。”
都察院平日里差事也不多,十三道御史和屯田御史,在院里其實也沒多少事兒要做的,倒是被分派去巡城的話,事務還繁雜些。
事兒定下來,魏廣德把他們送出值房,算算今日盡在忙著處理這些事,奏疏都沒處理幾本。
等魏廣德散衙回家,這個時候雖然家中訪客依舊不斷,可也沒有最初那一個月的繁忙。
魏廣德下轎子回到府里,管家張吉就湊過來說道“老爺,中午的時候,兵部譚大人和京營戚將軍派人下了帖子,說晚上有事相商。”
“那為何不早告訴我”
魏廣德不耐道。
這種事兒,張吉應該早點派人知會一聲的,若是有其他事兒耽誤了,他沒有回府,那不是把人晾在一邊了。
戚繼光雖然算不得什么,可譚綸的官不小,這樣得罪人的事兒是絕對不能有的。
“今日有遼東商隊過來,說帶了兩支千年野山參,小的辦事匆忙就忘了此事,請老爺責罰。”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