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是得到隆慶皇帝點頭的事兒,但要是辦的不好,讓皇帝丟了面子,魏廣德不敢想后果會有多嚴重。
而且,這個差事在外人看來,其實還是魏廣德從張居正手里搶來的。
畢竟當初他提出在京城大閱,提振明軍士氣的事兒,當時可沒有對外說起,他是打算等譚綸、戚繼光摸清京營家底以后再公開。
誰會想到張居正忽然上個陳六事疏,其中也提到恢復舉行大閱禮的事兒。
后世用閱兵提升士氣是很淺顯的道理,蘇聯更是年年都要舉行閱兵儀式。
不過在這個時候,大家雖然知道這個道理,卻沒有人提煉總結出來,這也是魏廣德為官的底氣所在。
很多事兒,大家知道做了有益,可沒有形成理論概念。
不像后世,很多東西其實都研究透了,從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進行闡述和解釋。
對魏廣德的問話,譚綸這次沒有作答,而是看向戚繼光。
“回閣老,統共一萬多人吧,除了把神機營補滿,神樞營也只夠一半的兵員。”
他們口中的神樞營,其實就是成祖朱棣時期的三千營。
三千營最初是有蒙古降卒編成的一支純騎兵部隊,因為蒙古人長期騎在馬背上,所以戰力不俗。
不過到現在,明軍中蒙古降卒已經幾乎沒有了,就算有,也被邊軍將官割了腦袋充軍功。
所以三千營在嘉靖朝時期就已經名存實亡,所以在嘉靖末期直接改稱神樞營。
戰車在邊境幾次戰役中顯示出重要作用以后,京營當然也要開始編制車兵營,由此三千營搖身一變就成為神樞營,營中除騎兵外,還編入車兵營和兵營各三營,原本二千余人的紅盔將軍和五百人的明甲將軍只能縮編,因為戰馬不足。
神樞營因為從五軍營中抽調大量部隊,賬面上本該有七萬人規模,但實際也不過萬余人。
而戚繼光在詳細解釋后,魏廣德才明白,要是裁汰老弱以后,估計也就是神機營的規模,只有五千余人。
之前,戚繼光作為神機營副將,對神樞營了解不深,所以在魏廣德說出大閱時還信心滿滿。
不過現在嘛,跟著譚綸詳細了解京營以后,他就變得無所適從了。
魏廣德明白,現在重建京營最大的麻煩就是缺乏好兵員,原本京營里的老弱殘兵就不要指望了。
“元敬,我記得你在浙江不是編練過新兵,號稱戚家軍,現在什么情況。”
本地兵員不行,魏廣德自然就想到從南邊把戚家軍給調過來。
這些人是被戚繼光調教過的,來到京城后不管是進神機營還是神樞營,應該很容易完成改編。
至于五軍營,還是算了,到時候有多少算多少,不行就增調邊軍和薊鎮兵馬充數,總要把事兒糊弄過去再說以后。
魏廣德在這邊盤算怎么糊弄過去,而那邊的戚繼光臉上則一副尷尬之色。
很快,魏廣德就注意到,隨即問道“難道有什么隱情不成”
“魏閣老,所謂的戚家軍,其實一直都是以義兵的名義出現,因為他們都是不拿軍餉的,全靠戰場斬獲受賞。
當初末將北調時,曾經有心帶人過來,可是北地作戰,功賞和作戰環境與南方不同,且北方難以聚殲韃子,很難獲得首級,所以他們大多不愿意到北方來。”
戚繼光答道。
“不拿兵餉拿獎賞,那你手下的戚家軍拿到手的銀子,和京營軍餉相比,差多少”
魏廣德好奇問道。
他沒有研究過戚家軍,只聽說他們算是一支成建制的雇傭兵,甚至有人直言所謂戚家軍就是戚繼光的私兵,收入甚至遠超明軍序列中軍餉最高的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