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模式,導致在援朝戰役中引發其他明軍的不滿,也因為巨額軍餉“拖欠”導致“薊州兵變”的發生。
而渾河血戰中所謂的最后的戚家軍,不過是戚繼光侄子從浙江臨時招募的數千人馬,經過半年時間訓練后就匆匆投入戰場。
要知道,那個時候大明剛剛在朝鮮取得對倭國的巨大勝利,沿海倭寇幾乎絕跡,浙江早已經不需要保留強大軍力用來防備海上之敵。
可即便是新編的軍隊,在按照戚家軍的訓練方式整訓后,依舊爆發出強大的戰力。
“比京營滿餉高兩倍不止。”
戚繼光有些尷尬的說道,之所以說明是滿餉,就是擔心魏廣德誤會,以為只是京營的滿餉就可以招募到浙兵北上。
其實,若不是他說明,魏廣德或許還真會以為京營的滿餉就足夠了。
要知道,京營和九邊的軍餉,是大明所有軍隊中最高的。
當然,士卒是拿不滿,一般也就是三、四成就已經很高,大部分只有兩三成。
京營的得餉率最高,或許也是因為少了一層地方的盤剝。
可戚家軍的軍費開支,居然比京營還要高一倍多,還是很讓魏廣德咋舌。
這樣的軍隊,大明朝廷還真養不起。
也就是臨時招募還行,打完仗就解散。
“善貸,你知道朝廷對于倭寇首級是明碼標價,真倭首級最高時曾超百兩,即便經過剿殺,現在殺一個真倭,到官府也能領到三十兩銀子。
據我所知,當初元敬他們殺的倭寇,真倭首級一般都是五十兩,假倭也有十來兩銀子。
戚家軍那些將士,運氣好的小隊,輕輕松松年入數百兩銀子,所以調他們剿倭才會如此賣力,根本就是在搶銀子。”
譚綸這時候插話道。
戚家軍小隊是十個人,數百兩銀子,人均可有幾十兩。
魏廣德微微點頭,當初九江衛圍剿攻打南京的倭寇,首級就是一百兩銀子一個,而那時浙江受倭患最重,有地方官府開出過一百五十兩銀子一顆首級的價格。
“聽說之前很多地方都在浙江招兵,他們又是怎么支餉”
魏廣德好奇問道。
浙兵是這時代大明朝最好的兵源,他老早就聽說各地都有去浙江招兵的消息,現在真好問出來。
“那些多是將領的親兵,放在身邊保護的,所以人不會很多。
這些人的軍餉,據我所知,都是除本人口糧外,每月發一兩二錢到五錢的銀子不等,一年軍餉是十八兩,都是實數。”
戚繼光答道。
魏廣德點點頭,京營官兵的銀子算拿的多的,一年也不過五兩左右,不過朝廷賬面上可不是這樣的。
因為有馬步軍不同,所以各軍種軍餉也是不同,總體來說大概是十二兩左右。
按戚繼光的意思,戚家軍要是北調,每人一年的軍餉怕不是要二十多兩。
這個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就現在浙江那邊的情況估摸著留下來的戚家軍日子怕也不會好過。
畢竟,現在倭寇已經不往浙江跑了,都被打怕了。
“你在浙江留下多少兵馬”
魏廣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