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已經注意到佛朗機炮的優點,若是大批量裝備佛朗機炮結合訓練有素的鳥銃手,再有這方面使用經驗的將領來指揮,最起碼一支近現代化軍隊雛形就出來了。
實際上,不管是戚繼光還是俞大猷,都是意識到集中火器使用的火力優勢。
不止這兩位名將,就算明軍中許多總兵、參將其實也有這方面的經驗,這也是為什么戚繼光奏疏中有“拉弓射箭的功力不能比敵人更強,而想以此取勝”的原因。
遠程火力打擊,實際上從先秦時期戰爭中就已經開始使用。
弓弩一直都被視為一個國家軍隊的戰略力量,宋朝時期弓弩手發展更大,不僅裝備比例提高,弓弩技術、射程方面而是提升飛快。
只不過弓手難練,又因為政治原因,宋軍戰力一直不高。
而到了大明朝,明軍軍中大部分將來重視這種火力投送,但是他們的目光依舊盯在弓弩上,因為射擊頻率的關系。
而佛朗機炮的出現,終于讓他們對弓弩的信心有了重大的變化。
可惜,因為朝廷從上到下的潛規則,將領這個時候也沒心思練兵立功升職,他們更愿意侵吞上面撥下來的火藥而不是用來訓練士卒。
火器,這都是要用的,只有大量使用提高熟練度才能提升戰斗力。
也只有戚繼光這樣的人,看不起那點銀子,他更愿意通過首級賺銀子。
當然,空餉,戚繼光也沒少拿錢。
戚繼光既然不愿意留在京營整頓,魏廣德也由他,反正他看不起那點功勞,有的是人眼熱。
半個月多后,譚綸的巡視也終于完成,回到京師。
譚綸進了京城,先去兵部交卸差事兒,還要在幾天里上奏這次巡邊的陳情,敘述邊防的情況。
不過離開兵部衙門以后,卻叫來長隨,耳語幾句,就把人打發走了。
晚上,魏廣德外出赴宴回來,剛進府門管家張吉就過來了。
“老爺,譚大人來了半盞茶時間了。”
張吉低聲報告府里的情況。
魏廣德點點頭,說道“招待好,我回后院擦把臉,換身衣服就過去。”
下午,魏廣德就收到家里的消息,譚綸晚上要見他。
雖然不知道什么事兒,不過魏廣德還是往家里寫了張條子,因為事前已經答應以為同年的宴請,所以兩人見面時間就只能往后拖一拖。
等魏廣德在后院洗漱一番,換上常服來到書房,進門就向譚綸抱拳道“子理兄,你說你也是,有什么事兒寫個條子就行了。
你這在外面風餐露宿一個月,回來就連夜過來,也不知道好好休息下。”
“善貸,這次薊鎮之行,我是越看越心驚,所以只要連夜叨擾了。”
看到魏廣德進來,譚綸也急忙起身。
雖然魏廣德官職比譚綸高,可人家是科舉前輩,年歲長他太多了,所以在這些老鄉面前,魏廣德也擺不出閣老的架子。
“薊鎮防務有什么問題”
聽到譚綸說找自己是因為這次薊鎮之行,魏廣德心里就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