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當時國力最弱,內部分裂下幾乎已經完全被建州女真予取予求,林丹汗除了嘴炮厲害些,其實已經沒有和建州爭奪地盤的實力。
唯一的變數其實還是大明帝國內部軍事力量,到底如何。
不過有漢奸集團晉商的通風報信,大明內部的情況早就被洪歹摸透了。
所以看似險棋,其實是對建州女真內部封鎖情報的結果,以此可以凸顯出洪歹的英明神武。
更何況后世類似的戰例太多,防御工事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
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觀點,魏廣德當即就搖頭說道“與其花費巨資打造你所說的什么墩臺,還不如拿這些銀子訓練一支強軍威懾宵小,怕是還更容易一些。”
“善貸,可不是這么說的。”
譚綸馬上急道“每座墩臺五十人,就可以讓小股韃子不敢輕易犯邊,按我的計算,十二路墩臺大約三千座,按照輕重緩急徐徐圖之,哪怕一年朝廷只能撥銀子三萬兩,五年時間也就夠了,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建造。
至于士卒,則是就近衛所調撥,按照就近原則,當兵也愿意離家近些,雖然山路難行,可也比住在離家百十里的軍營里強。”
“朝廷財政困難,十五萬兩銀子你全指望朝廷撥付,怕是難。”
既然說到銀子,魏廣德也轉而用財政困窘說事兒,“朝廷就算能撥銀子,大頭怕也要薊遼自己出銀子。”
“我若接了趙炳然的職兒,銀子的事兒,我會盡量協調,但是朝廷必須先撥開工銀至少五萬兩。”
誰知道譚綸卻忽然說道。
“嗯”
魏廣德心里一突,特么的被譚綸騙了,這老小子當然知道朝廷財政困難,剛才那話就是故意說給自己聽的,等自己習慣性說叨的時候就開始討價還價。
本來他是不希望搞這項工程的,他覺得是勞民傷財,但是讓譚綸這么一搞,就從能不能做變成給多少銀子了。
“子理兄,你算計我”
魏廣德沒好氣道。
“善貸,你當初巡邊,應該沒走多少邊墻附近的村落吧”
誰知道譚綸卻說道“我這次去了幾個地方,了解了他們的生活,一年總要被一伙韃子摸過來搶掠一陣。
等他們集合的村落里的壯丁和周圍軍士趕過去,那伙韃子已經跑到邊墻附近了。
你也知道,朝廷不準民眾擅自越過邊墻,違抗者以通虜論處,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帶著搶來的東西和人口離開。
有了這些墩臺,這些韃子就絕跡不可能再如此隨意進出我邊境,百姓也才能安樂的生活。”
“你把人沿長城布置,薊遼本就緊張的兵力就更捉襟見肘了,這可是需要一萬五千人。”
魏廣德想了想,按照譚綸的意思修建這些墩臺,除了防御小股韃子越邊外,似乎也可以作為長城烽火的一個補充。
沒聽到譚綸說墩臺分十二道,既是防御工事,也是通訊示警的利器。
“大致估算過,數十個隘口,每處減兵不過數百人,當無大礙。”
譚綸解釋道。
這些,他自然要考慮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