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勛戚就只是龜縮在京城里驕奢淫逸,他們實際上安插了許多人在大明各地,特別是在邊鎮。
雖然大部分家人早就沒了先輩勇武之氣,可各家多多少少也會出一些異類,還有他們身后一大幫子跟著他們起家的世襲軍官。
就算是江西的魏家,看似只是占著崩山堡,是一個小小的世襲百戶,可順著線往上查,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屬于魏國公一系,早年間魏家老祖就是徐家的親兵,跟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才換來的世襲。
這樣的關系網,早就已經深深扎根在大明朝衛所里。
所以隆慶皇帝也要考慮勛貴集團的利益,不能讓他們對他心生不滿,其中利益錯綜復雜,非常難以把握。
“這些分出來的京營,你是打算從邊鎮抽調善戰將領指揮,難道京城里那些世家虎子不行嗎”
考慮半晌,隆慶皇帝才開口問道。
“沒有實戰經驗,在戰場上面對敵人很可能心生恐慌。
不瞞陛下,臣第一次上戰場剿倭的時候,也是雙腿打顫。”
魏廣德自嘲道。
“你們都出去,未得旨意不準靠近大殿。”
隆慶皇帝忽然對身邊伺候的太監吩咐道。
等人都退出大殿以后,隆慶皇帝才開口問道“那你打算用什么平衡勛貴的利益”
他可不相信魏廣德會不知道勛貴知道后的反應,按照他接到的消息,魏廣德前兩天還和京城一大幫勛貴在一起喝酒,只不過酒席間并沒有談及此事。
“陛下,臣想用各地鹽場的余鹽,這部分鹽引除了戶部籌款發放外,其實勛貴戚畹要的也不少,不如借此定個條例,以后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他們。
有了這份收入,相信這幫戚畹也不會動不動就向陛下哭窮,請求賞賜了。”
魏廣德答道。
隆慶皇帝此時右手放在御書案上,手指有節奏的輕輕敲擊桌面,顯然又在權衡。
其實大明朝的鹽引,除了按照鹽綱法取得鹽引外,納銀和請求皇帝賞賜也是辦法之一,只不過后者多是臨時發放,并沒有形成慣例。
由于買賣食鹽利潤豐厚,因此上自親王勛戚貴族,下至豪商富賈,無不競相爭掠奪這份厚利。
外戚們為了獲得巨額利潤,屢屢不顧禁令,行商中鹽。
永樂時期,公侯都督行商中鹽的現象就已經非常普遍,此后便是愈演愈烈,經洪熙、宣德及正統一直都存在這種外戚興販鹽業的現象。
宗室、勛貴、外戚行商中鹽,重要的一環是得到鹽引,而他們獲得鹽引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奏討,以家中生活困難的名義直接向皇帝要鹽引。
初時只是數千,到后來胃口越來越大,動輒萬引以上。
其實,這樣的生意,除了鹽引外,販茶也是他們獲利手段之一,而且利潤絲毫不比鹽少。
魏廣德的意思,隆慶皇帝明白了,就是交換,定下慣例以后,貌似自己也有利。
以后的奏討可以直接駁回,按照慣例分配鹽引等資源。
“你和他們談過嗎”
“沒有陛下首肯,此事只在心中籌劃,還未談及。”
“此事朕準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