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皇帝玩笑似的說道。
魏廣德也不怵,急忙躬身道“陛下,那不是誆你,是欺君之罪,臣哪里敢犯。
等陛下大閱之日就能見到,知道臣絕無夸張之言。”
隆慶皇帝眨眨眼,雙眼看向殿門方向,似是在回憶過往。
“當年,就是因為京營不堪戰,虜騎在城外肆掠之時我大明京營只能龜縮于城池,不敢出城剿滅。
以你之見,這支京營若在當時,是否可出城與虜騎一決高下”
隆慶皇帝突兀的問道。
其實聽到隆慶皇帝的問話魏廣德就知道該怎么答,能說不嗎
不過實際情況就是能打,但失敗的概率很大。
畢竟京營只是訓練,缺乏實戰,領兵將領也沒有實戰經驗。
盡管兵部定期也要把京營將領送到邊鎮歷練,可這些人去了都是在各地城池里,可不會出城和虜騎作戰,所以實際并無太大收獲,只是做做樣子罷了。
現在皇帝這么問,魏廣德故作遲疑道“若以當下,臣不認為京營可出城應戰。”
“你不是說京營官兵訓練有素,戰力很強嗎怎么到這個時候又說不可出城應戰”
隆慶皇帝不解道。
“陛下,這兵要常練,軍卒的作戰能力才會提高,就當下的訓練,畢竟時日尚短,雖然在校場上還能表現出來,可真要現在把他們投放到戰場上,只會因為對面敵人的窮兇極惡而被嚇得手足無措,訓練成果估計很難體現出來。
只有經常數年的嚴格訓練,所有戰陣的技術動作都刻入他們的腦海、骨髓里,真到戰場上,面對虜騎沖鋒的壓力,他們下意識的就會執行訓練的動作,按照主將命令行事進行抵抗。
只有到這個時候,他們才算是合格的大明將士,可以被投入到戰場上和敵人作戰。”
魏廣德簡單解釋道。
“所以你上奏說停罷太監校閱京營,改為每三年一次大閱”
隆慶皇帝開口說道“再訓練三年,京營的將士就該達到你說的訓練有素的程度了”
魏廣德頷首,“正如陛下所說,只要京營能保持現在的訓練,再有從邊鎮選調有經驗將領的指揮,三年后的京營必定具備和虜騎野戰的實力,不說兩敗俱傷,戰而勝之臣也是有把握的。”
魏廣德一開始就不算在隆慶皇帝面前吹牛,說現在明軍就可以和虜騎交戰,這樣的話太假,假的魏廣德會覺得臉紅。
他要的是一支持續訓練,真正具備戰斗力的部隊。
就當下來說,如果不能開出足夠讓士卒舍生忘死的賞格去博取一份富貴,那就只能把他們往死里練。
要練兵,皇帝不支持可不行。
畫個大餅讓皇帝心甘情愿去吃,等勛貴來這里求皇帝的時候,隆慶皇帝才會硬下心腸拒絕。
畢竟,這幫與國同休的勛貴在皇帝眼里,是維護皇權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話音落下后,隆慶皇帝遲遲沒有出聲,似乎陷入思考。
是的,他其實也知道一些事兒,知道答應下來后京城里的勛貴可能會找到他這里來。
他需要權衡利弊,要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還是一大幫勛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