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這么說,陳大紀直接開口道“那是當然,那幫人在京城的花銷,少了這筆銀子就沒法活。”
李庭竹也笑道“聽說這倆月,勾欄的生意都差了兩成。”
“喲,侯爺家還有這門生意”
陳大紀奇道,貌似他第一次知道臨淮侯府居然還有人做這門生意似的。
“寧陽侯說笑了,我哪里會去做這門生意,家里有幾個不成器的子弟收了人家的干股,幫人壓壓場子。”
李庭竹略有些尷尬的笑笑,說道。
有些歪樓,魏廣德當然不能讓他們繼續說笑下去,環顧眾人這才開口說道“京營的官職還在,只是分為兩營,新增一部分官職,但這部分官職不能動,那得陛下做主。”
見其他人這會兒都安靜的傾聽他的話,沒有要發言的意思,魏廣德繼續說道“兵餉這塊,他們肯定會少一些,我想點辦法,給他們找些其他進項補上就是了。
各位看,這樣能否平息他們的不滿”
若是因為要練出一支稍微好看點的軍隊,卻引發北地明軍嘩變甚至叛亂,殊為不智。
其實后世只看到明軍因為領不到軍餉發生嘩變甚至兵變,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事件的背后,往往都是有人暗中推動的,多是為了打擊政敵。
軍隊這樣的地方,當兵的當然知道嘩變的后果,所以自發形成的嘩變其實非常罕見,那得是多么貪婪冷酷的官員才能逼的出來。
其實在大明朝發生的嘩變,大多是領兵將領和地方巡撫、兵備道積怨引發。
士卒被克扣的糧餉,分錢的時候是地方官員和武將貪墨,而個別人不講武德,想要擴大自己的蛋糕,由此引發官場對立積怨。
于是將領往往就會煽動士卒鬧事,嘩變,把矛頭直接指向管錢糧的官府,引導嘩變士卒圍攻官府。
事情鬧出來,官員即便能活下來肯定也待不下去了,大多會被罷黜甚至問罪,而將領一般也會罷職。
但邊鎮這地方,報幾次戰事消息,朝廷往往又很快會因為無良將可選而復職,大不了就是換一個地方繼續領兵。
武將地位雖不高,可人家在京城也是有人的。
說白了,所謂嘩變都不是無風起浪,是政治斗爭的延續。
雖然文官地位高,武將需要巴結,可也是有自己底限的,觸及底限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而且武將的升遷是真的容易,幾場戰事就可以把一個白丁升到游擊甚至參將,不過就是分潤功勞和花些銀子打點兵部考功司官員。
而文官不同,三年一考,得一層層慢慢往上考試,千百人擠獨木橋。
明末將門勢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將門大多數子弟并沒有經過戰火考驗,而是通過搶奪別人的功勞獲得升遷。
“進項善貸說的進項是指哪門生意”
徐文璧這時候開口問道。
魏廣德和一些商人合作賺銀子的消息,看似封鎖的很嚴密,但實際上知道的人也不少。
只不過大家其實都是這么做的,所以朝堂上一般不會有人把官員家人經商拿出來作為攻訐政敵的理由。
而魏家因為徐江蘭的關系,所以徐文璧自然知道魏廣德摻和了好幾門生意。
別的不說,就是京城要找上等人參,最好的去處就是魏府而不是那些老字號的藥鋪。
魏廣德會做生意的名聲,早就在官場里私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