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東西因為胡亂印制早就成了廢紙,民間重新啟用金銀和銅錢。
不過鈔關在建立之初,因為寶鈔尚有一些地位,所以征收的關稅是金銀和寶鈔按一定比例收取,鈔關之名也因此而來。
即便到現在,鈔關也會收取一定比例的大明寶鈔,為的一個早前定下的制度,也是為了維持朝廷的體面,否則大明寶鈔就真成了擦屁股的草紙了。
因為商人需要寶鈔在鈔關抵稅,所以多多少少還能換點東西。
而最初,鈔關是都察院專設的鈔關御史管理,正統年間才轉到戶部,各鈔關由戶部派出主事管理,而鈔關所征稅銀大多進了皇帝內帑。
不過到了嘉靖朝,戶部財政緊張,于是多次和嘉靖皇帝爭論后,終于在嘉靖二十七年和嘉靖皇帝達成一致,那就是對半分配鈔關所得。
不過自始至終,鈔關都是由文官在管理,內廷并沒有插手其中。
至于管理鈔關,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一顆搖錢樹,特別是蘇州鈔關,即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滸墅關,更是成為全國稅額最高的鈔關,成為了北京戶部的搖錢樹。
嘉靖后期,每當京官發不出俸祿的時候,就是鈔關的銀子頂上,有時候甚至要暫借本該歸入內帑的銀子,之后再歸還。
雖然現在已經到隆慶朝,可朝廷的財政并未好轉,所以真讓皇帝派出內臣監管,這鈔關的銀子可就不好挪用了。
“陛下,鈔關設立之初,一直都是戶部在管理,也管理的好好的,怕是沒必要再派內臣監督。
對于鄭大經所奏之事,臣以為可以在都察院重設鈔關御史,監察各地鈔關,平日由地方府縣派人監督即可。”
這個時候魏廣德顧不得說鈔關距離府縣遠近了,地方官員勞苦的話,先把皇帝派內臣插手鈔關的念頭打消是第一要務。
“這樣啊。”
隆慶皇帝隨口說了句,“那你把這奏疏帶回內閣,由內閣召集戶部和都察院商議一下,列出章程交上來。”
隆慶皇帝交代完后,看無事就讓魏廣德退出乾清宮。
看著魏廣德離開,隆慶皇帝坐在御座上半晌,才開口吩咐道“傳陳洪來見朕,他說搗鼓好玩的東西,怎么這么久了還沒有送過來。”
而魏廣德當然不知道他離開后的事兒,就算知道了也絕不會知道皇帝的念頭,因為此事他從未對人提起。
魏廣德帶著奏疏回了內閣,沒有回自己值房,而是直接去了首輔李春芳那里,把隆慶皇帝交代的事兒詳細告知了他。
看完鄭大經的奏疏,李春芳就是皺眉。
魏廣德知道,肯定和他一樣的心思,埋怨鄭大經多事,玩什么直送御前。
若是在皇帝看到前,他們還能在票擬上做做手腳,遮掩過去。
可現在皇帝單獨拿出來和他說,顯然是注意到此事了。
“估計陛下對于歲末戶部挪用關稅不滿,所以才有了派遣內臣的打算。”
魏廣德直言道,他知道今天可能令皇帝不快,可也沒辦法,誰叫他是文官。
“你覺得如何定奪合適”
李春芳沒有馬上召集旁人議事,而是問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