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商人,很早就已經開始合股做買賣,而徐家就是其中非常活躍的一股資金。
不過,這些生意做下來,時間長了往往就鬧出許多風波。
而徐家在官場上的影響力很大,所以這些官司的判決很多都偏向徐家。
“東翁,徐家的事兒最好還是先放放,徐閣老里居鄉里,這要是真查起來,事關重大,怕是要捅破天了。”
海瑞門下的師爺還在幫忙清理這些卷宗,看著海瑞愁眉不展于是就過來說道。
海瑞還未說話,那師爺又繼續說道“還有東翁想要推行的一條鞭法,以某之見,最好也別實施。”
“為何”
海瑞不解問道。
要知道江南地區推行一條鞭法是有很多成功案例可尋的,遠的不說就說現在,江西那邊就搞的很好。
之前他下江南時,江西的奏報都被登上邸報,傳遍大江南北。
“東翁,這桌上的狀子,還只是因為你“青天”之名就讓他們前來遞狀紙,要是再把一條鞭法在應天十府推行下去,怕是會出來鬧的更多,狀紙怕是這一屋子都裝不下了。”
那師爺也是為自己主家著想,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至于原因,當然就是因為大明稅法的變化,對于田地主人產生的巨大影響。
“我知道江南投獻之風盛行,難道真有這么多”
海瑞皺眉。
雖然是舉人,有官身,可從未給自己置辦田地,畢竟一直在外漂泊為官,購置田地對他來說也沒多大意思。
至今,海瑞也不過在老家有田地幾十畝而已,這也是為將來致仕后考慮才準備的。
“東翁有所不知,就我聽人說的,徐家產業之多令人咋舌,又說十余萬畝,甚至還更多。
這么多的土地,徐家憑什么掙下來的,還不就是周邊大戶投獻嗎
這里的狀紙,涉及田地不過數千畝,還有幾十處買賣。
若是推行一條鞭法,怕是十萬畝也擋不住。”
那師爺壓低聲音說道。
“讓我再想想。”
海瑞低頭思考過后才說道“狀子都整理好,我明日再看。”
說完話,海瑞就一步步緩緩走向后堂休息,不過也在權衡先前師爺所說之事。
在一條鞭法改革之前,朝廷和地方官府除了征收田賦外,還要征收徭役,如里甲、均瑤、雜役等。
由于徭役大多是按戶征派的,為了逃避沉重的賦役,江南地區的很多民戶選擇了投靠仕宦大族,改換姓氏,成為后者的“家人”或者說是“仆人”,由此雙方形成了主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