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工程作用下,黃河水道不斷墊高,相鄰河道也受影響,洪澤湖、淮河和大運河也不斷抬高,導致出現“地上懸河”。
這樣的結果,不僅沒有起到預防水患的作用,反而不斷加大水患的危害。
而泗州城及附近的明祖陵就位于洪澤湖邊,也是不斷受到侵蝕。
魏廣德不知道的是,百年后為了保護運河,保障漕運的安全,在再一次提高水位后,直接導致泗州城和明祖陵被淹沒在洪澤湖中數百年,不過那時候已經是康熙朝。
做為新朝皇帝,當然不會去在意明祖陵這種地方。
其實到了后世,對于洪水的辦法也是不多,大多都是守堤為主,哪里有險情就堵哪里,防止潰堤。
甚至為了保住一些重點城市和區域,有計劃的在江河附近尋找泄洪區,為了保住堤壩由人工打開一缺口,向規定的地區引流洪水,減少對水域周邊的危害。
不過到了后世,黃河除了中上游還能看到水,下游那涓涓細流就算了,貌似很多年沒有聽說黃河發大水了。
所以,這會兒魏廣德搜遍記憶,也找不出什么好辦法來解決現時黃河的水患。
怪這時候北方的水太多了嗎
當然不能,明末就是因為北方常年干旱引發了大規模民亂,最終直接導致王朝崩潰。
議論許久,李春芳終于不耐讓大家先休息,一會兒接著議事。
魏廣德和朱衡走到一起,問起上次和他說過的,啟用潘季馴治水的事兒。
“部里已經派人下公文聯系潘大人了,不過還沒有收到回信。”
朱衡答道,“這種事,不能直接上奏請旨,事前得經過他同意,不然下旨潘大人又不愿意接旨,就有些不好看了。”
治水的差事責任重大,一般的官員躲都躲不及。
這和一般工部的工程可不一樣,就現在水患的頻率,三四年內就會見分曉,若是冒冒失失接下差事,等最后辦砸了,說不得就要被追究責任。
“今日議的是趙侍郎提出來的主意,建那些堤壩”
魏廣德低聲問道。
朱衡點點頭。
于是,魏廣德就把先前自己想到的后世對黃河稱為“地上懸河”的事兒告訴了朱衡,目的自然是提醒他這樣持續下去的危害。
“這些工部其實也知道,可是也沒辦法,看著河道不斷抬高,不接著筑新堤又能如何難道讓河水泛濫嗎”
朱衡很無奈的答道。
“好吧,河道抬高沒辦法,可洪澤湖是不是也會抬高水位”
魏廣德忽然問道,“若是幾十年后,湖水會到什么位置,那邊上可是有泗州城,有明祖陵,工部筑壩的時候必須考慮好位置。”
魏廣德提醒道,怕的就是哪天決口把祖陵淹了,朱衡擔不起責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