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其他,那十余座倉場的缺額,海瑞讓官吏把文書全部找出來,然后以糧儲衙門行文的方式直接發往各地,催繳糧食。
地方上積欠糧食都是有賬的,核對后自然可以得出被私自倒賣的糧食差額。
有了回函,他這邊就可以直接上報都察院和戶部,繼續向各地官府催繳。
不管結果如何,最終這些事兒都會浮出水面,讓朝廷知曉。
自己這個總督糧儲也不算瀆職,至少做到應盡之責。
“大人,六座糧倉的欠糧文書已經統計完畢,倒是對的上賬,你看”
師爺把統計好的文書送到海瑞手里,等待他的指示。
“以衙門的名義,向這些府縣衙門發文,讓他們盡快核實回復。”
海瑞心中早就有計較,此事最后不管是他們補運欠糧還是什么,他都必須把此事向京城上奏,讓朝廷知道地方上這些貓膩。
雖然他不會直接揭開蓋子,但是以朝廷諸公的睿智,明白其中問題想來不難。
若是朝廷要杜絕此事,他也能夠為此出力,其實只要巡查御史每次都能夠認真核查,這樣的事兒早就公開,也不會鬧到現在這樣,數額巨大,幾乎已經占了近半倉儲。
這還真是一部分倉場,就少了近一半的糧食,其余還沒有去看過的倉場,想來也好不到那里去。
若是不盡快匯報,朝廷需要從南京運糧,自己可就有失職的風險,雖然他剛剛赴任。
經過上次華亭徐家的案子,海瑞明白做事不能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必受其害。
所以,現在手里已經握著倉場這些欠糧文書,只等各地官府回函,他就馬上上奏此事。
與此同時,南京一處僻靜的酒館里,十數名衣著華貴的男子聚集一堂。
看似不過是平常的酒席,可他們舉手投足間無不顯示出一種官老爺的氣質,顯然這些人都是南京城里的官老爺。
“李大人,那海瑞把文書都拿走說要統計數額,我們又有什么辦法”
“是啊,他是奉旨督糧官,他要檢查我們只能配合,差額也得有個交代不是。”
一些人此時垂頭喪氣,而另一些人則在努力解釋著當時的情況。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們的難處,都說縣官不如現管,你們栽在他手里,也不冤。”
被稱為李大人的官員此時也有些抓耳撓腮,舉止失措。
在座所有人都是知道海瑞脾性的,知道此人不好通融,否則也不至于被發配到南京做這勞什子的糧儲了。
應天巡撫這個官職,它不香嗎
還不是得罪了徐閣老,在朝廷里被人整了。
京城里幾天一封彈劾奏疏,早就傳到南京城了。
對于這邊的老爺來說,本來以為去了個“禍害”,結果沒想到是發配到自己這里。
“那些文書都有那些地方,你們把單子給我,我會和那邊聯系的,高低不會有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