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投票結果其實并沒有出乎他們意料,但是最后的結論卻給人另一種感覺,那就是支持派似乎更占上風,而原因僅僅是魏廣德的一句話。
他在投票前直接把反對派分化了,把反對王崇古奏議和反對“互市”區別開,這樣的結果就是反對派的力量被一分為二,變成了十七票和五票,由此就顯得支持派的二十二票占了上風。
雖然只是玩的文字游戲,但是這樣的廷議結果傳到外面,想來也會讓許多人消停消停了。
而此時俺答汗大營中央的汗帳中,俺答汗也在為此事糾結。
這幾天他已經和蒙古的實權人物進行了單獨商議,其中也包括他的兒子辛愛黃臺吉等人,他們可都是手下擁有控弦之士上萬人的部族首領,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極大。
這幾年,隨著明朝逐步解決了南方的倭寇,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北方,精兵強將逐漸匯聚到九邊重鎮,蒙古人每次騷擾的收獲也是越來越少,已經逐漸入不敷出。
蒙古人的戰爭,全部依靠的是以戰養戰,一旦明軍在邊軍鎮堡中儲備的物資減少,即便他們突襲成功,攻占邊堡,所得收獲也是太少,發放撫恤后沒什么剩余。
這樣的情況已經威脅到俺答汗的地位,因為許多部族首領已經不滿足于在明朝邊境小打小鬧,想要再次復制“庚戌之變”,進入明朝富饒的京畿一帶進行搶掠。
只不過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明朝那邊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實際上,這些年能臣干吏紛紛被派往邊鎮,各鎮的防務都有了一些起色,最起碼防御工事已經日臻完善,輕易破關已經變得困難。
而且,在馬芳的帶領下,明將的膽子似乎也大起來,時不時就敢突襲一把草原,讓游牧的部族不敢過于靠近長城。
打仗要死人,俺答汗當然能接受。
可是這樣無意義的消耗,就讓他很難接受了。
更何況因為不好對大明大動刀兵,加之蒙古人現在生活物資的困窘,他在蒙古的地位也有下滑的趨勢。
再有這次孫子把漢那吉負氣出走,對他威望的打擊更大。
俺答汗都懷疑,那幾個還在他面前鼓動攻打明國人京師,逼迫明國釋放把漢那吉的部族首領是不是想要自己孫子的性命。
雖然明朝邊軍戰力提升不多,但這些年蒙古人的軍力其實也沒什么發展,兩邊其實力量還算維持原樣,他并沒有十足把握再次沖入明國搶掠財物。
蒙古人的生存環境太惡劣了,他們的人口補充可沒有明國容易。
關鍵是,支持和明國開戰的人里,居然還有自己的大兒子辛愛臺吉,完全置自己親侄子生死與不顧,讓俺答汗內心很受挫折。
要職,那些人是和板升城趙全等人走得近,受到他們的鼓動,在自己面前說起這些話兒他還覺得可以理解,自己兒子辛愛可是和趙全等人不對路的,他居然也有這樣的心思。
就在俺答汗坐在大帳里發呆的時候,耳中忽然聽到門口侍衛喊出“哈屯”的聲音,他收回思緒看向帳門處,一道嬌俏的身影掀開帳簾走了進來。
來人是鐘金哈屯,或者說就是那顏出,就是這個女人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當然,在后世她還有個更加廣為流傳的名字,“三娘子”。
可是俺答汗不是傻子,他知道,促成這一切的其實還是他本人。
若不是自己色迷心竅,從哲恒那里強索了那顏出,也就不會有這些事兒來。
一切過錯怪罪到別人頭上,這不是俺答汗的作風,只是他現在看到鐘金哈屯時,態度就很是難明。
“拜見大汗。”
雖然是王妃,但見到俺答汗時,三娘子還是要先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