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趕在隆慶五年歲末,官府封衙前,梁夢龍的奏疏送到了。
山東巡撫都御史梁夢龍、山東左布政使王宗沐等聯名上奏海運議,一下子把本來逐漸懶散等著過年的朝廷官員了雷了個外焦里嫩,誰都沒想到臨近歲末會有這么一出大戲。
“叔大,你怎么看”
內閣,現在的閣臣只剩下高拱和張居正二人,接到梁夢龍的奏疏,高拱倒是頗為意動。
他是不意動也不行,做為內閣首輔,他已經為漕運之事耗費了太多精力,朝廷財政也在一次次無功治水中被消耗殆盡,若是再不想到解決漕糧北運的法子,京城怕是就要亂了。
“夢龍之言倒是有理,既然商賈之舟可以行走于淮安、萊州、天津等地,漕船自然也行。
正如他奏疏所說,以河運為正,海為備運,如此倒是剛好可以避開黃河水患,漕糧再不會被截在淮安一線而北上不得。”
張居正早已看過這份奏疏,也對梁夢龍所提的辦法很是心動。
不管什么立場,進了內閣這個地方,更多考慮的還是國家穩定、天下太平,保證漕糧安全運送到北方,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那就讓他試試”
高拱看著張居正,開口問道。
“我覺得可行,按他之意,可令有司撥糧試航,看看效果如何。”
張居正迎著高拱的目光說道。
“海運”
高拱沒有如張居正猜想般點頭答應下來,而是嘴里念著這兩字,似是陷入回憶。
其實,張居正在看到這份奏疏的時候就已經認可,而且他判斷高拱也不會反對,概因為當初商議開海時,高拱就只是猶豫而沒有反對。
而且在張居正的記憶里,裕袛很早其實就有開海運的討論,開海派占據絕對主流,這也是隆慶元年,隆慶皇帝會答應嘗試開放一處港口的原因。
“當初還在裕袛,我也剛入禮部,賈尚書就極力支持海運,當初海運濟遼也是因他而起。”
高拱開口緩緩說道。
“哦。”
張居正習慣性跟了一句,就不再多言,而是等著高拱繼續往下說。
“我記得當時善貸也是極力支持此事,開放月港,最早也是他提出來的。”
高拱繼續說道。
“看來善貸對海運很有好感,早就聽說他和遼東商人關系好,他們的人參、鹿茸還有裘皮送到京城,都是挑最好的給他府上送去,貨物也都是和他關系好的商號才能收到。”
張居正聽到高拱提起魏廣德,當即就給他下了眼藥。
反正現在魏廣德不在這里,他說的話也沒有胡編亂造,還都是真事兒。
“他一直都支持海運的。”
高拱這時候終于才是點點頭,“甚至,他覺得應該徹底廢除禁海之策,以月港為始,逐漸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