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說的這些,張居正此前可不知道。
雖然二人曾經討論過海運,但要多是把海運作為備選。
現在高拱所說,其實就是他在隆慶皇帝那里看到魏廣德所獻奏疏的內容。
魏廣德猜的沒錯,他的奏疏,隆慶皇帝都會和首輔及心腹大臣密議,以前是和高拱、徐階等人單獨商量,后來高拱走了,他才和徐階、李春芳等人討論。
其實魏廣德、陳以勤等人有些沒有把隆慶皇帝看透,隆慶皇帝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魏廣德的提議,他一般都不會和陳以勤、殷士譫等人商議,而是找徐階、李春芳等人討論。
而徐、李等人的提議,則是找陳以勤、魏廣德等人商量。
利用大臣之間政見不同的關系,對提議進行充分的分析討論,這點隆慶皇帝玩的很溜,就是不偏聽偏信。
當然,如果最后大家意見都不同,他就會選擇留中。
這也是魏廣德說他曾經遞給隆慶皇帝幾份奏疏,但是最后都沒有回音的主要原因。
其實,他的很多建議,并沒有被徐階、李春芳等人認可,或者只是部分被認可。
“這可是有違祖制啊。”
等高拱說完魏廣德的一些主張,張居正就微微皺眉說道。
“是啊,就是因此,當初陛下才沒有接受。”
高拱說道,“只是沒想到,現在朝廷又被逼到絕路上,看樣子不行海運是不行了。”
“當初海運濟遼時,為何糧草不走遼西,而是用海運”
張居正開口問道。
當初裕袛商議此事時,張居正還沒入裕王府,當然不在此列中。
徐階知道,但也是由高拱轉告的。
“陸路運輸,始終多有不便,且耗費巨大。
確實如賈尚書、善貸所言,海運耗時頗短,耗費也是非常之少。
所以我現在也接受夢龍之言,漕糧自淮安出海到天津這條航路,不管黃河有無水患,朝廷都必須掌握,以備不時之需。
明日我會求見陛下,按照善貸的建議,以后的漕糧,每年都固定一定數量走海路,以保證漕兵熟悉路線。”
魏廣德不知道,曾經在徐階、李春芳口中多此一舉的事兒,居然會得到高拱的支持。
內閣已經定調,不過外廷可不知道。
不過因為梁夢龍奏疏所說民間商賈就在走這條航路,倒是讓許多反對官員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反對的理由,那就是海運風險。
其實這會兒看過梁夢龍奏疏的朝臣,支持和反對的聲音是一半對一半,有些相持不下。
畢竟現在漕糧運輸成為北方穩定的重要一環,梁夢龍所提法子,剛好就可以解決運輸難題,自然認可的人不在少數。
到了晚間,內閣里傳出高拱和張居正都持肯定態度后,雖然不是立馬換風向,但反對之聲也是小了下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