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徐階的手段只是讓高拱短期內有些投鼠忌器,但并沒有打消他報復徐階的心思。
謀劃多時后,終于還是出手,而且還是下重手進行報復。
“京城可有信來”
徐階的遭遇,和魏廣德關系不大,可他也關心現在京城的局勢。
魏廣德可不相信張居正,還有徐階其他的門生故舊會視若無睹,他們一定會想法設法搭救徐階才是。
正如魏廣德所猜想,隆慶六年開衙后,內閣氣氛就非常不好,高拱和張居正時常在值房里關起門來爭吵,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在議論朝政,處理國事。
但是內閣中人都知道,其實兩人爭執的就是關于徐階案的處罰。
蔡國熙把收集到徐家罪狀都已經遞送進了京城,張居正被高拱突然的出手打的有些不知所措。
在看到徐階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張居正能做的就是盡量爭取為徐家獲得稍微寬松些的判決。
要想把事兒壓下來是不可能的,張居正上面還有高拱,不過爭取把徐階摘出去,張居正自認為還是有辦法的。
在張居正多次向隆慶皇帝求情后,隆慶皇帝把對徐家處理的權利交給了內閣。
作為服侍過嘉靖皇帝和自己都有功勞的老臣,隆慶皇帝還是狠不下心重罰徐階。
這些天,張居正和高拱爭論的就是這個,那就是不論什么罪,只要不是叛亂謀反,閣臣就不應該被處罰,畢竟內閣大學士代表的是全天下讀書人的臉面。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說實話,高拱一開始是想徹底把徐階碾死。
不過隨著張居正的理由,高拱也陷入了沉思。
經歷了許多事兒,他早已經過了沖動的年紀,做事也開始要為自己留后路,至少要為自己家族考慮。
之前就是為了家族考慮,他想把徐家徹底廢掉。
但是在張居正的勸導下,他也意識到一些官場的潛規則還是有用的。
就比如保護閣臣這一條,只要不是謀反大罪,就可以得到豁免,這不僅是徐階可以有的權利,也是他。
自己整肅官場,也不知道會得罪多少人。
自己得勢之時自然無事,可要是失勢呢
而在今日,張居正就拿著都察院御史劉臺的奏陳來找他,其實就是想要給徐階求情。
“首輔大人,劉御史這封奏陳,言徐階案處罰太重,朝廷應該從輕發落才是。”
“叔大,沒有治他管教不嚴之罪,其實已經是朝廷格外開恩了。”
張居正話音剛落,高拱就不耐煩的說道。
蔡國熙收集的證據,大多指向徐家子弟,但是并沒有徐階參與其中的證據。
想想也是,作為堂堂內閣首輔,自然是不可能參與家族子弟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兒。